某中學理科生張同學的高考估分約400多分,由于申請國內重點大學無望,于是轉而計劃出國留學。小張表示,之前一直專心高考,對留學還是一片空白,現在希望能得到指導繼而馬上開始準備留學事宜。
據悉,目前咨詢留學、辦理留學的群體中,應屆高考考生占80%的比例。與其他有留學意愿的人相比,這部分群體目標更加明確,留學專家建議,如果現在及時遞交申請,還能趕上今年9月入學。
如何確定留學院校和專業
選擇適合自己的理想學校和理想專業, 這幾乎是出國留學與人生規劃最重要的考慮。新東方北美項目主管楊濤老師建議,選擇一個學校的綜合因素有四點:綜合排名、專業排名、地理位置、生活費用。據了解,北美留學的熱門專業集中在商科和IT行業,占留學生總人數40-60%左右。英聯邦留學的前三專業排名則為翻譯、會計金融專業和建筑。
雖然哈佛、牛津等名校十分吸引人,但是在學校的綜合排名之外,更重要的是所學專業的排名,如BABSON COLLEGE商學院的創業學排第一, 可是國內并沒有多少考生和家長知道這個學校。其次,選擇學校和專業要與學生的求學需求掛鉤。然而,在實際的申請中,為了能申請到各國排名前30的名校,很多學生在學校和專業的取舍上放棄了專業。
而最后需要考慮的因素則大多與生活有關,地理位置和留學費用的考量應以前兩項為基準。
“保衛”錢包,做好留學預算
今年4月以來咨詢高考后留學的人數大幅增加,傳統留學熱門國家如美、英、加、澳熱度依然不減,小語種國家如日本、韓國、俄羅斯等也呈現持續上升的態勢。
據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以人民幣計算,赴美國、英國留學一年的費用為15萬到25萬,加拿大為12萬到20萬,澳大利亞則為14萬到20萬不等。鑒于不同城市和國家的消費水準,建議學生在選擇目標院校的時候,一定也要結合家庭的經濟情況,一些知名大學的費用相對昂貴,且學習壓力較大,目前很多學生選擇先入讀二線城市學院作為過渡,在大學前兩年可節省1/3左右的學費,而在后兩年再轉入知名大學。
以加拿大留學為例,加拿大各省均有非常好的院校,可以提供均衡、優質的高等教育,一線城市如多倫多、溫哥華仍為最受歡迎的留學目的地,一些二線城市如維多利亞、哈利法克斯、溫尼伯等,因為擁有較純凈的語言環境,相對低的物價及消費水平,以及原汁原味的加拿大文化氛圍,也陸續吸引越來越多中國家庭的關注。 加拿大每年的學費和生活費開銷通常在人民幣17萬元上下,雖不同的城市和學校有所差別,但性價比較高。
高考后留學可選擇雙“錄取”
針對高考考生對留學準備不充分的情況,建議,“雙錄取”可以作為學生申請美國高等學府的重要參考渠道之一。學生通過一段時間的語言學習再進入大學,更能夠保證本科階段的學習質量。
據悉,為了擴大生源,美國部分名校還提供了免SAT的入學“優惠”,如賓州州立等。由于我國現行的教育體系與西方國家如英國、澳洲、新西蘭等教育體系的差別,中國的高中畢業生必須先完成大學預備課程并通過考試后才能正式進入大學一年級課程的學習。預科學習為中國學生適應國外教學環境、復習高中所學課程和提高語言能力提供了寶貴的緩沖期。
留學小語種國家亦可一舉多得
此外,赴小語種國家留學不僅費用相對較低,還可以收獲第二外語。
亞洲國家大多毗鄰中國,學生不用漂洋過海就可以申請到世界一流名校,同時日、韓都有鼓勵留學生半工半讀的政策,學習的同時可以收獲海外工作、實踐經驗,一舉多得。
留學案例分析
案例1:林同學2011年7月讀完國際高中課程,成績優秀,雅思7.5分。接受了筆者建議報考SAT,最終取得SAT1:1810分、SAT2:2350分的好成績。經筆者指導后,申請材料立體呈現出該生在音樂、體育、組織活動方面的出色才能,最終被包括美國凱斯西儲、喬治華盛頓、雪城、波士頓等多所大學錄取,并且獲得了喬治華盛頓大學每年15000美金的獎學金。
建議:此類綜合能力十分優秀的學生,建議選擇去英國讀質量較好的1年制的預科課程,繼而就讀英國本科,用4年時間完成本科學業。這里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學生目標是沖刺劍橋或者牛津這樣的名校,就需要讀英國2年制的A-level預科課程。
對于能力中等,在國內本可以考上二本,但是因為發揮失?;蛘咧驹笡]有填好只能上三本的同學,如果愿意接受挑戰,也可以選擇去英國讀預科或者先考雅思或者托福然后申請美國1月的冬季入學。
案例2:王同學2011年高考后成績不理想,只能上三本,所以選擇留學美國語言+本科這種“雙錄取”途徑。錄取的大學在美國排名130左右。但是,1年語言學習期結束后沒能過關,因此沒能按計劃順利讀本科,今年暑假又不得不回國內來學英語。
建議:選擇美國語言+本科“雙錄取”或者是一些大學提供的橋梁課程是此類學生不錯的選擇,但是一定要注意在國內先過語言關,以應對留學繁重的學習需要。
對于能力的確非常弱,但是的確想繼續讀書的學生,可以選擇去英國讀預科或者美國的社區大學。1年后如果達到相應的條件,就有機會申請轉學到相對不錯的大學。這體現了美國教育制度的靈活性:機會永遠給需要的人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