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姑娘上周發了一條微博,內容是英國警方發郵件請她回國出庭指證竊賊,往返機票及食宿將由警方支付。該微博在幾天內被轉發了近五萬次,引起了不少媒體的關注。一份吐槽帖,最終演變成留英人士與非留英人士的口水戰,繼而引爆國內四六級英語與英國英語之爭,而爭論的焦點就在于那封看似不太優雅及專業的電子郵件。
我也經歷了四六級及考研英語,然后在英國學習生活了幾年,反復讀了該郵件幾遍,仍不覺有何不妥。幾位英國同學也看了,他們的回答很一致:不能以英語表述方式的優劣來判斷郵件的真假。我很同意他們這一點。
國內的英語學習,難逃枯燥、乏味、死板等指責。從小學開始,日復一日地抄寫單詞句子,背誦段落文章,已是家常便飯。仍然記得,暑假的時候,其中一份作業為抄寫英語課本中的新單詞,每個抄寫五十遍。當時一邊抄寫,一邊感嘆,這種苦日子,什么時候才有盡頭?待到中學及大學,除了單詞,還需要研究語法,以造出正確無誤的句子,進而寫成高分文章。這一系列的訓練,使學生在表達的時候字斟句酌,力求完美,也使正式的書面英語表達主導著口語,讓人說話前不得不三思。
盡管學生時代的我不喜歡上述學習方式,但是仍然感激它為我出國深造打下了扎實的英語基礎,有時候甚至讓英國同學感嘆。開學后不久,我與另一位中國學生搭檔,在一個名為Cranium的游戲中火拼兩位英國同學。盡管他們在英國政治文化方面的知識遠勝我們,但是我們憑著在英語單詞拼寫取得高分,最后贏得游戲。兩位英國高材生事后感嘆,原來“bookkeeping”是有兩個“k”的...... 有一次參加商務電子郵件寫作的培訓,培訓專員選出的最佳樣文,竟然出自我這個外國人,同班的英國人只能目瞪口呆。培訓專員說,大部分人的商務寫作太過隨意,常見語法錯誤,條理也不夠清晰。
寫到這里,不得不提現實中的英國英語。與國內口語表達書面化相反,英國人越來越傾向于書面表達口語化。這大概是因為,生活中的語言,原本就千變萬化,因人而異。同時,不斷增加的外來移民帶來了各式英語表達,使得口語交流五花八門,花樣百出。而智能手機的普及,更使郵件英語短信化。于是,生活中的英語,已經遠不如國內教科書里的正式與純粹。
Nancy Mitford在1955年的文章The English Aristocracy里提到,英國人習慣用詞匯及表達區分社會階層(the U and non-U English)。例如,一位上流社會人士詢問“How do you do?”,來自同樣階級的人士總能給出準確的回答,而出身寒門的英國人,經常給出錯誤的回答。按照這個標準,恐怕大部分中國學生都能被歸類為“上流社會”,因為從初接觸英語開始,老師就反復強調,“How do you do”的回答不是“I’m fine. Thank you. And you?”。(至于是什么,希望大家還記得)。
外國學生的基本英語知識,對于英國人來說,居然可以上升為階級符號。這樣說來,英國人日常生活中的習慣表達,與他們的教育背景及家庭出身息息相關。而國內教科書里的英語,已經過篩選提煉,弱化的語言本身的階級分化,而著重其標準運用。以標準化評判英國人的英語,恐怕將讓英國人汗顏,也抹煞了語言的活力。同樣,以英國的本土化英語嘲笑國內教科書英語的死板,也有失公允。在我看來,兩者的關系猶如習武時的套路與實戰。熟悉套路,將為提升武功打下堅實的基本功。而實戰中則需要靈活運用,見招拆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