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
剛來的那天天氣很好,雖然到的時候才早上6點多,但是蔚藍的天空已經在歡迎我們了。我一開始還只穿短袖,但是出了機場就覺得冷了。風很大,這里的人也是亂穿衣,穿什么的都有,羽絨外套與真絲短袖并存,但因為天氣變化無常,所以最常見的著裝就是里面短袖或薄薄的長袖,外面一件長過屁股的大衣。我嘛,因為剛從遙遠的亞熱帶來,所以一時不知所措,衣服(特別是外套)都是穿一兩天收起來,穿別的,過兩天再拿出來穿。
來之前,我還帶了長襯褲,媽媽甚至還塞了條毛褲給我。來到這里,我才發現根本沒有用武之地,因為這里室內都有暖氣,就算在室外穿著毛褲溫暖無比,一進到室內絕對是如坐針氈地熱。我終于明白為什么這里的人都好穿長長的外套,這的確是擋風的好方法。由于有了暖氣,我基本上都是室內夏裝,室外冬裝,也加入了亂穿衣的行列,算是入鄉隨俗吧。這里的
英國 學生穿著真是稀奇古怪,那天有個女孩穿得跟個菠蘿似的坐在那里狠狠地抽著煙,衣服上還有一句“我愛吃菠蘿”。還有一個男的,牛仔褲這里一個洞,那里一個洞,透過最上面的一個洞可以看到他里面穿了一條黑色的皮內褲,哈哈,這么招搖過市,真是給校園添了不少風景。不過,大多數
英國 人的穿著還是比較簡樸的,牛仔褲大行其道,運動外套下T恤就解決了問題。
食這可能是眾多
留學 生的媽媽們最關心的吧。
英國 主要的主食是面包,就連土豆也是半個主食,不是做成塊兒就是炸成薯條,就著其他東西吃。
英國 人吃東西也相對簡單,早餐經常是面包/麥片+牛奶,中午經常是個三文治就解決問題,而對很多年輕女孩子來說,中午甚至是一條巧克力就了事,又解決了能量問題,又不至于發胖,到了晚餐,
英國 人總算有點心機做點好吃的,但在我看來,還是難以下咽。
我在
英國 早上一般吃面包+牛油(我買了一盒一公斤的牛油),再來點牛奶或酸奶。牛奶雖然我是不怎么喜歡,但是誰要這里沒有豆漿呢?酸奶和牛奶一樣,比較便宜。面包、牛油、牛奶、酸奶這些就算是換算成人民幣,價格也跟廣州差不太多。
因為中午的時間短,我的午飯有時是面條,有時是面包,如果碰上外出,我也就帶著一條巧克力來解決問題。來到
英國 ,我發現巧克力的確是個好東西,又好吃又便宜,還特別能解決實際困難。
晚飯是我比較花時間的一餐,通常都吃得比較好。出國之前,只是經?磱寢屪觯R走前一個月也突擊了一下,但畢竟所學有限,所以也是趕鴨子上架。來這里學習辛苦,我可不想“虐待”了我的肚子,所以我的晚飯基本上都保證要有湯、一個青菜和一個肉菜。這里不比國內,原材料匱乏,連新鮮蔬菜市場都少見,所以東西都是在超市里一次買夠一個星期的,反正也不怕壞。我的湯料基本是家里帶來的,吃到后來就是在唐人街買的,比如冬菇、西洋菜干、白菜干、金針菇、蘿卜錢等等,和豬骨一起,想奢侈的時候再加點瑤柱,下午上課前開上小火煲,回來就是一鍋“老火靚湯”。
青菜就選擇有限,青瓜、番茄、青椒、大白菜、菜花、紅蘿卜、包菜,就這么寥寥幾樣。特別是到了圣誕節以后,貨架上可能最能買得下手的就是番茄了。唐人街里有不少空運來的葉菜,白菜、菜心、菠菜等等,倒是很齊全,就是一個字——貴!偶爾去唐人街的時候會買上一些,但好吃的東西總是不經吃。
雖不比廣州人什么都吃,但這里的肉菜還是挺豐富的:雞、鴨、豬、羊、牛、魚、蝦,還有火雞。最常吃的還是雞,因為本地人喜歡吃沒有骨頭的雞胸肉,所以雞腿、雞翅膀都相對便宜,正對了我的胃口——雞胸肉盡是肉,多膩啊!我們就地取材,也變著法把雞腿和雞翅膀做出了好多種煮法:用烤爐烤,用鍋燜;做鹽焗雞,做香菇燜雞,做蠔油雞,做咖哩雞,做土豆燜雞等等,都可以寫一本《煮雞大全》了。豬肉也經常吃,但因為不是新鮮的,所以吃起來總是如同嚼蠟。有個同學在 Lancaster 那邊,聽說那里的豬蹄
英國 人都不要,很便宜很便宜的價格賣,有時一大鍋豬蹄的成本不過一、兩鎊,聽得我攙死了。
這里的水果還不少,大多是從外國運過來的,香蕉、西瓜、菠蘿、橙子、橘子、蘋果、布甸都是經常有的。
住說吃貴,最貴的還是住。
在
英國 ,住房問題是很貴的消費。就連
英國 人自己也說,20年前的
大學 畢業生可以負擔得起買
房子 ,但現在的
大學 畢業生如果要買
房子 ,連貸款的首期都給不起。特別是在倫敦,住房是個奇貨可居的行業。
我在這方面還是比較幸福的。我住的是學校提供給
留學 生的宿舍,當時是75鎊一周,水電暖氣和上網都包了進去。雖然只有10幾平方,但是干凈利落,周圍都是學生,還有保安,比較安全。如果和中國/亞洲學生住在一起,最大的好處是
生活 上可以互相照顧,而且相對安靜些,但不好的地方就是一扎堆就容易形成自己的小圈子,局限了自己的活動范圍。如果和外國學生一起住,好處就是可以有更多機會接觸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擴大自己的視野,但也不要報有幻想,因為很多時候外國學生也喜歡自己獨門獨戶做事,再就是比較吵鬧,晚上11點多還呼朋喚友出去玩,還有人音樂開得很大聲,也不是那么有公德。還有一點就是他們老有人抽煙引響火警警報。幾乎每周都要響一次,早晚還沒有規律,經過第一天的虛假警報后,現在我們都對火警警報見怪不怪了。
我也有同學在外面租
房子 ,租金是便宜些,65鎊,但加上水電、暖氣,再自己申請電話和上網,每個月算下來比住學校要貴,這還沒算來回學校和住所的交通費,給我感覺是費錢又費時間。他們都羨慕我住在學校的方便和安全,而且很有學習氣氛。如果晚飯后想借本書,可以直接走路去圖書館,沒有那么多顧慮和擔憂。
行由于住在學校,宿舍距離教學區不過幾分鐘,我的行當然就是步行了。就算是去附近 Harrow 鎮買日用品,我也是“11路車”來回。
但是一旦要走遠,就要借助交通工具了。倫敦的巴士基本上都是起步70p,然后根據所去不同的區而計算票價。但如果是要經常乘搭,很多人還是買 bus pass,分一周的和一個月的,有了這個 pass,就可以無限制乘搭了。但是在
英國 坐巴士,最要命的就是等。車站都有時間牌說幾點幾分有車,但是沒有一次我是真的能等到的,究其原因,倫敦的交通燈太多,一碰上,準要耽誤時間。到了晚上,班次減少,有時等一個小時才來一趟車也是試過的。所以我使用最多的還是地鐵。倫敦的地鐵真發達,一共有十多條線,縱橫南北,橫貫東西,互相換線也很方便。看好目的地在幾區、要如何換線,按價格買票就是了。不會路就問唄,這里的人都很耐心和有禮貌,問路從來就不是什么難事。那些平時看來很流氣的學生在你問他路的時候都是彬彬有禮的,和他們同朋友在一起的時候判若兩人。不過倫敦的地鐵也以誤點聞名(就連整個
英國 的火車系統也難逃惡名)。也許是歷史悠久,也許是保養不善,經常會聽到“前方信號故障,本次列車將延誤,請換乘其他線路,或者改乘巴士”的廣播。有一次是夏天,市中心 Leister Square 站的兩條線都出了毛病,近千人被撂在了站臺和車廂里,沒有冷氣的倫敦地鐵頓時變成了個桑拿室,讓人沒法呆,但為了繼續旅程,也只有抹把汗繼續等。
這里的出租車真的很可愛,就象我們平時所見的老爺車。路上跑的車也很漂亮。摩托也有,不多,但凡是開摩托的都是全副武裝,皮衣皮褲的,很是帥氣。騎單車的也有,頭盔是必帶的,衣服都穿得很鮮艷,生怕人撞了他。
我現在已經入鄉隨俗,再過馬路的時候都不按燈了。盡管是紅燈,但只要沒車,我也跟著人家一起過,誰說外國人都很遵守交通規則的?但是碰上繁忙時間車多的話,咱就得乖點了,要過馬路就按一下行人專用燈,等綠燈亮了就可以過了。不過這里的司機確實比較文明,看到你按了燈,盡管還沒變燈,他知道你要過馬路,還是會主動停下來讓行人先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