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一個90后留學生遍布世界各地的時代。愛闖愛寫的大一學生朱潔,飄洋過海到英國,成為這留學軍團中的一員,向大家講述逐漸展開的新生活。—編者
前幾天,與朋友去了倫敦的著名景點—杜莎夫人蠟像館。
蠟像館坐落在著名的貝克街(Baker Street)上,離美麗的攝政公園(Regent’s Park)很近,若是春暖花開的時候,就可以兩處景點一起玩。可惜在這寒風颼颼、萬物凋零的冬日里,逛公園的樂趣就少了許多。不過也正因為圣誕節臨近的緣故,蠟像館中添設了許多華麗的圣誕裝飾,閃閃發光的圣誕樹和精致的禮物盒子,為蠟像館增色不少。
杜莎夫人蠟像館在節假日時常常人滿為患。為了玩得盡興,尤其是為了能夠和名人蠟像單獨合影,防止相片背景里充滿路人甲乙丙,我和朋友挑了一個非周末的日子,還提前在網上買了票,并在早上十點早早入場。即便如此,館里也已經有了不少游客。
第一站,也是最吸引人的一站,就是各種“影星名人”在奢華派對的場景中。老牌明星湯姆克魯斯、萊昂納多擺著帥氣的招牌姿勢,新生代紅星“哈利波特”丹尼爾、“吸血鬼”羅伯特也不遑多讓,年輕無敵、英氣逼人。美麗的女明星妮可基德曼、凱特溫絲萊特等人身著禮服、腳踏高跟鞋,搖搖曳曳地走在紅地毯上。溫黃色的燈光下,名人蠟像們栩栩如生,當真是群星璀璨,引得游客們贊嘆不已,駐足不前。
接著看下去,還有更多的影視明星,范圍也更加跨越時空。寶萊塢影帝影后載歌載舞,風頭絲毫不輸好萊塢明星;加勒比海盜風流瀟灑,乘風破浪一往直前。奧黛麗赫本恬靜地坐在小桌邊,黑色禮服襯著白白的皮膚,完全還原了《蒂凡尼早餐》里的經典場景;瑪麗蓮夢露手撫被風吹起的白裙,臉上浮現出忘情的笑容,金色卷發和烈焰紅唇展現出美國六十年代的風情。
第三站依然是蠟像,但是人物類型卻截然不同起來。血腥瑪麗和伊麗莎白一世兩姐妹身著英國十六世紀的冗麗華服立在最前面,毫無表情的臉上透出女王特有的高貴。她們之后是各代的皇室成員,一直到現今的女王、王子們,將英倫皇室的風華延展。同堂而立的還有科學巨人們,牛頓爵士、愛因斯坦、輪椅上的霍金,神情專注,在王室成員之中或許顯得衣著樸素,卻絲毫不缺乏游人的關注。
政治家展廳里,有極權主義的希特勒、斯大林,也有自由戰士曼德拉、馬丁路德金。有當年叱咤政壇的鐵娘子撒切爾夫人、首相布萊爾,也有現今的歐盟領袖卡梅倫、薩科齊。古今政壇風云人物匯聚一堂,執政手段正邪相對,執政理念百花齊放。不論世人評價是褒是貶,只要對歷史產生過重大影響的人,都塑有蠟像,讓人銘記。
接下來的恐怖魔屋,重現了歐洲歷史上的黑暗時期及各式各樣的酷刑,亦展出杜莎夫人在法國大革命期間搜集的物品。斷頭臺、折磨輪、絞刑架、死亡籠,讓人明白每段文明的光輝背后,都曾有過血腥和黑暗。一個駭人的鬼屋,更是將這里的恐怖氣氛推到了極致。
之后,我們乘著倫敦小黑車鉆進“山洞”,觀看了倫敦城的崛起。這座古老的城市,經歷了古典時代貴族的富麗、工業革命工人的汗水、現代社會的普遍的先進,一直都是世界的中心之一。
最后的4D影院,播放了一部短片,描繪了各種影視作品中的英雄:蜘蛛俠、美國隊長、綠巨人等等。各個英雄的特點不同,但是擁有同樣的正義感,因此面對可怕的敵人時配合完美,最終合力拯救了世界。
蠟像館給人的整體感覺非常好,最開始用名人效應把游客們吸引住,讓人在明星們面前欣喜若狂,然后由淺入深,漸漸地由當代影視明星轉向歷史上的科學家、政治家,大大增加了蠟像群的深度和廣度。這些重要人物看多了,總有些沉重的感覺,于是“恐怖魔屋”又將人的腎上腺素激發出來,使游客們重新進入亢奮狀態,熱情高漲地品味古老倫敦城的歷史。品味完悠長的歷史,又立刻引入現代化高科技的4D影院技術,讓人回到現實中來,影片塑造的英雄又與最開始的影視明星的完美相呼應。總體而言,寓教于樂,古今合一,節奏把握得非常好,能讓游客一路走下來,絲毫不覺得疲憊。
當然,給很多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還是第一站里的明星們。畢竟蠟像館塑造當代明星的名聲最響,不知多少游客為此慕名而來。塑造蠟像,是對演技最好的演員們致以敬意。對于游客們而言,則是有了難得的機會,與高不可攀的名人們近距離接觸。看著這些栩栩如生的名人蠟像,和在電視上看起來的感覺是很不一樣的。他們離得那么近、他們身邊沒有團簇著各種攝像機、話筒和保鏢,他們微笑地沉默著不說事先編排好的臺詞。在游客的身邊,他們是身高近似、可以觸碰到的人。假的蠟像,反映出的說不定是這些名人最真實的一面。
寒冷冬日里,何不去杜莎夫人蠟像館這樣的室內景點一游,沾一沾名人派對的熱鬧,感受一下蠟像藝術的魅力?
想要了解更多有關信息,請咨詢優越教育 400 666 1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