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場人物:申林 IDG技術創業投資基金投資經理
海外經歷:1999年至2000年于英國蘭卡斯特大學攻讀MBA
工作三年后,申林有了從原先的IT技術支持向管理金融領域轉行的打算,“感覺上,既懂技術又懂管理的復合型人才在今后會有不錯的發展機會!盡BA看作轉換專業的契機,“從一開始我就下定了決心要去國外商學院讀書!鄙炅趾敛华q豫地放棄了在西門子不錯的職業前景,他選擇了英國商學院——因為那里的人文氣息和學術氛圍。
應對挑戰 從下飛機的一刻開始
“選擇出國讀書就意味著原有的生活方式將被打破,”申林說,“出國前,人們總會問過來人很多關于學習的問題,但許多時候,生活中的改變與挑戰才是最讓人印象深刻的。”
盡管對在異鄉的生活已有了心理準備,但直到走下飛機的一刻,申林才真正感受到那種撲面而來的陌生感。在一個全新的環境中,面對許多國內沒有接觸過的東西,沒有親戚和朋友的幫助,一切都要靠自己摸索,這讓初來乍到的申林印象深刻。他至今都記得第一次到蘭卡斯特的經歷:蘭卡斯特沒有機場,需要坐飛機到曼城的機場,然后再改乘火車到學校。出了曼城的機場,申林愣住了,眼前的景象那么陌生,甚至連路標都和國內不同。一路打聽下,他終于找到了火車站,那段只需五分鐘的路程,他整整“走”了半個多小時!皣獾生活就是這樣,你要獨自面對所有事情,只有親身經歷,才能有更深的體會。”申林笑言。
體驗差異 英國教育方式大不同
出國前,申林也曾向過來人詢問商學院的生活,看不完的書,寫不完的東西,天天都很緊張,這是別人的回答。及至置身商學院,申林才真正體會到前輩的話并非戲言。
“英國的教育方式與國內完全不同,他們講究主動學習,老師不會強迫你學習,”這是申林一年中的最大感觸,“老師只留一篇論文,但你要把它寫好,就需要看很多書!逼鸪,一有論文作業,申林就會按照老師開出的書單到圖書館把所有書都借來。他按照中國的方式,把書看完再動筆,但漸漸他發覺這種方式行不通了,甚至有時到最后他會發現看的都不是要寫的內容,很費時間。于是,申林開始試著去問老師,和同學溝通。“尤其是和英國同學交流,畢竟他們在這個體系中學習了很長時間!彼麧u漸找到了感覺。
與國內老師“高高在上”的情況不同,英國的老師更喜歡與學生平等溝通。在國內,如果老師無法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會覺顏面無光。但在英國,情況恰恰相反。每每這時,老師還會稱贊學生提了個好問題,并在課后為學生找出答案。即使是課堂討論時,學生也可以隨時打斷老師,提出問題。這些都讓申林感慨不已。(祖佳)
相關咨詢請撥打400 666 1553(中國)0203 206 1211(
英國) 或發郵件到china@peinternational.co.uk(中國)enquiry@peinternational.co.uk (
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