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對倫敦厭煩之際,就是對人生也已經厭煩了。"這不是我的觀點,而是18世紀英國文壇大師,
因獨自編纂《英語辭典》(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而揚名天下的薩廖爾?約翰遜(Samuel Johnson)說的。
反反復復,去了LONDON幾次,可是,每次倫敦給我的印象都是新鮮的,既愛又恨。如果你愛他,送他去紐約,因為那里是天堂;
如果你恨他,也送他去紐約,因為那里是地獄。。惗匾膊焕,“如果你愛一個人,送他去倫敦,如果你恨一個人,送他去倫敦”吧。這里既是天堂又是地獄。
當汽車穿行于倫敦的大街小巷,有機會觀賞這個有"霧都"之稱的古都的街容,其主要街道在經過了洗煙涮塵的工作以后,現在已經很少見得到讀書讀來的塵染煙熏的印象了。
走在倫敦的大街上,感覺內心中老是被兩種矛盾的感受爭執撕扯著,一邊是寧靜的,一邊是躁動的,這種感覺令人亢奮!
其實,算起來,有很多人不喜歡倫敦,可是每天依然還有那么人來倫敦旅游,來倫敦淘金。生活在倫敦的人,既幸運,又不幸,但不管那一種倫敦人,
骨子里都洋溢著莫名的自信和優越感,所以,他們毫無顧忌地把薩廖爾的名言
‘When a man is tired of London, he is tired of life,for there is in London all that life can afford’印在地鐵地圖上。
盡管多次來倫敦,但依然要去那幾個每次都必去的地方,大英博物館,泰晤士河邊,格林威治。
每次去大英博物館,感覺心情都很復雜,歷史和現實總是交叉著翻騰在腦海里;至于格林威治,每次踏過子午線的時候,都有一種時間空間錯位的感覺,
世界就是這么奇妙,令你有時候不知道自己到底身在什么時間處在什么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