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考進大學,基本都能混個畢業(yè),于是整體松懈。人生中最重要的四年大學時光可能就廢了……”學生說。“國內高校的擴招讓孩子將來面臨的就業(yè)形勢 很嚴峻,外邊的機會畢竟大一些……”家長說。“中國高等教育的錄取機制和人才培養(yǎng)方式依然存留的‘痼疾’是不少學生選擇留學的重要原因之一。”專家說。從 “80末”向“90后”過渡的這一代,不再僅僅擁有高考這一種選擇,留學,漸漸成為了現(xiàn)實并且合理的方式。近年來,呈低齡化的“小留學”潮愈演愈烈,國家 精心培養(yǎng)的“幼苗”為何選擇在海外“開花”?
“出走”的“19歲”50例意向調查:高考和留學兩手準備
12月26日晚,孫宇哲按時坐在了電腦前,打開MSN和QQ。通過網絡,跨越2個小時的時差,他向記者講述了他在異國的留學生活。
三年前,孫宇哲高中畢業(yè)后,剛剛19歲的他告別父母,只身一人去了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我已經一個月沒給家里打過電話了,因為沒有什么讓父母開心 的事情。”孫宇哲家在淄川,父母都在政府部門工作。他說,從小的家庭教育讓他有了一種好強的性格,“事實上,我身邊的中國留學生都和我一樣,只報喜不報 憂。”
過去的2年里,異國求學的生活讓孫宇哲發(fā)生了很多改變。先不說自己料理家務等這些必然要做的事情,他和大多數(shù)留學生一樣,一邊打工一邊讀書,雖然父母從未要求他這樣做。“我們是背負著對自己的承諾出來的,除此之外還有對家人的承諾。但是,堅守這個承諾卻不是那么容易,特別是在這個完全陌生的國家。” 孫宇哲說,他在孤獨和苦澀的時候,也會懷疑自己和家人共同做出的這個選擇是否正確,但大部分時間里,他都相信在國外上學可以給他不錯的未來。
因為沒有租房的經驗被房東坑騙;被KFC滾燙的油鍋燙起大片紅腫;辛苦數(shù)月準備的作業(yè)因為語言差異得了最低分被老師訓斥……“我必須迅速地長大,在最短的時間內學會如何面對一切困難,因為沒有人比我更明白家里傾其所有為了什么。”孫宇哲覺得,自己的將來并不需要多么前程似錦,但國外先進的教育一定能給自己的前程推波助瀾,至少不會讓父母在自己畢業(yè)后為給自己找份工作而著急。
在如今“小留學”熱潮的中國學生大軍中,孫宇哲只是幾十萬分之一的個體。從“80末”向“90后”過渡的這一代,在中學畢業(yè)時不再僅有高考這一種選擇,留學已經成為現(xiàn)實并且合理的方式。
從5月份以來,記者歷時半年多對50名淄博以及周邊城市的中學生進行了一次調查,有28名學生和家長表示,不排除未來選擇出國留學的可能。在是否會 參加國內高考的問題上,有46名學生選擇“參加”,其他4名學生則準備“棄考”。這46名選擇參加高考的學生中有24名學生表示,將會“高考和留學,兩手 準備”。4名“棄考”的學生則表示會參加國外的“高考”。在這50名被調查的學生中,有10名是初中生,其中計劃初中畢業(yè)就選擇留學國外的占了半數(shù)。
對于為什么選擇出國留學,有的學生表示“對國內的本科教育失望”;還有的是“去他國就業(yè)、定居”。“國內高等教育讓我們感覺有些差強人意,讓孩子留學就是讓他們接受優(yōu)質的高等教育。除此之外,國內高校的擴招讓孩子將來面臨的就業(yè)形勢很嚴峻,外邊的機會畢竟大一些……”一名高一學生的家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