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個多月來,因航班延誤補償問題引發的航空公司和國內旅客間的沖突頻發。一時間,延誤補償的話題在全國炒得沸沸揚揚。
民航提出延誤補償引發“大地震”
為提高民航服務質量、促進航班正點運行,中國民航總局6月26日公布了關于航班延誤經濟補償的指導意見,要求國內各航空公司對因自身原因造成的航班延誤,按一定的時間為標準,給予旅客經濟補償。這是中國民航對航班延誤補償做出的明確表態。
序幕由此拉開:7月12日,山東航空航班延誤,旅客獲相應補償;7月13日,國航航班延誤,旅客獲賠500元;7月23日,南方航空航班延誤,旅客獲賠500元……就在中國消費者為此而欣喜時,另一種現象也在迅速蔓延:一些旅客只要遇到航班延誤就提出現金補償,也不管是什么原因,否則就拒絕登機或在到達目的地后長時間不下飛機,甚至沖到登機口阻止其他航班的旅客登機,從而造成新的航班延誤。民航總局有關負責人透露,這個月幾乎每天都會發生這樣的現象,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隨著雷雨季節到來,延誤航班增多,航空公司進一步陷入困境。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國航人士告訴記者,中國旅客對延誤補償的反應如此強烈,是各航空公司始料未及的。前些天,各公司高層幾乎每天都在開會討論此事。一些公司本來打算在7月出臺關于延誤的補償措施,現在紛紛保持緘默。截至目前,只有深圳航空推出了含有相關補償標準的《顧客服務指南》。記者在采訪時,多家航空公司都表示,目前這個話題太敏感,不愿多談。一位南航的業內人士透露,延誤補償措施是民航提高服務的必然趨勢,肯定會出臺。但目前這種局面下,各家公司都在觀望事態發展,惟恐使自己陷入更大的被動,誰也不敢貿然行事。
對于目前的局面,各方眾說紛紜。有人說,這是中國旅客上帝意識的覺醒;也有人說,這是中國民航業與國際航空服務標準真正接軌前的陣痛。那么,國內航空公司與外國航空公司在延誤服務上的差距在哪里?外國航空公司又是如何應對延誤問題的呢?
民航的服務意識和溝通能力與國外差距大
民航有關專家指出,航班延誤是航空業不可避免的事情,問題的關鍵在于,出現延誤后要及時與客人溝通。他說,旅客最無法忍受的不是延誤本身,而是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不知道還要呆多久,也不知道是何種原因引起的。航空公司應盡可能把詳細情況告訴旅客。這一點,正是國內民航做得不到位的地方。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許多旅客最生氣的是,航班延誤時,工作人員一問三不知,甚至不理不睬,旅客感到自己根本就沒有知情權甚至有被蒙騙的感覺。
一位民航老員工認為,民航內部還存在著較重的老大思想,多數人仍抱著鐵飯碗,缺乏服務意識。一些員工在處理延誤時帶有個人情緒,根本就沒意識到自己的言行代表著航空公司的形象。在服務培訓上,民航把更多的精力放到空中服務,忽略了對地面工作人員的培訓。而航班發生延誤時,直接面對旅客的往往是地面服務人員。國外航空公司的服務競爭機制要完善得多。美國的西北航空、歐洲的漢莎和英國航空公司,以及亞洲的很多航空公司,不但非常注意培養員工的榮譽感和責任感,而且有自己的員工培訓系統,有的還專門為機場員工設立了航班延誤和溝通技巧等課程,內容具體到在延誤時該用什么樣的語音語調和身體語言與乘客溝通。這些人性化的培訓正是中國民航所缺乏的。
此外,地服人員和航空公司之間信息保持暢通,也是處理好延誤的重要因素。民航總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民航發生延誤時,這兩者間的信息不夠通暢,常常是各干各的,面對旅客的一線工作人員對延誤的具體情況不夠了解。國外許多航空公司,不但機艙和地服人員要隨時溝通聯系,還要經常向旅客通報最新的延誤處理進展情況。
國外處理延誤辦法巧
國外很多航空公司處理延誤的辦法也很巧妙。延誤發生后,它們會向客人發放免費電話卡,提供的餐食質量和飯店檔次也較高。延誤航班到達目的地后,當地機場專門有一組人員接待旅客,并幫客人換乘飛機。延誤處理完后,他們會對客人進行抽樣調查,內容包括旅客對延誤的處理,對航空公司員工的態度、效率和食宿質量各方面服務是否滿意等。別小看這張調查表,它拉近了航空公司與旅客間的距離,表明了航空公司對延誤的重視,讓旅客感覺自己受到尊重,在某種程度上也為旅客提供了延誤后的一個宣泄渠道。大多數旅客會積極參與,或表示不滿或提出表揚。航空公司最終贏得的則是旅客的理解和回頭率。
德國漢莎航空公司在處理延誤上也有自己的獨到之處。漢莎航空中國地區首席代表助理劉小勤告訴記者,漢莎沒有專門針對延誤的課題研究。他們認為,處理延誤的最好辦法就是盡量避免延誤發生。有一次,她本人乘坐漢莎航班去法蘭克福。由于種種原因,從北京起飛時航班晚了1小時。一路上,機長與乘客不斷溝通,告訴大家將盡可能挽回損失的時間。飛機抵達法蘭克福機場時,果然是按原定時間正點抵達。
延誤處理涉及許多敏感問題,其中一條就是機票簽轉。一旦航空公司決定讓客人簽轉,不論客人手里的機票折扣多低,航空公司都要按全票價付錢給承運客人的其他航空公司。各航空公司對此都比較謹慎。記者在采訪中注意到,民航各方人士都表示,既然旅客享受了票價的優惠,就應當承擔由此可能帶來的不便。對那些規定不得簽轉的機票,航空公司一般不會松口。對此,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外航負責人則認為,簽轉給航空公司帶來的損失自然不言而喻,但特殊情況下,簽轉能為客人解決燃眉之急。航空公司雖然損失了錢,但留住的是客人的心,“這不但能維護公司的形象和信譽,還能讓客人下次心甘情愿地選擇你”。
國外對待現金補償很謹慎
在提供良好服務的同時,國外航空公司對延誤補償措施也有嚴格規定,對天氣等非航空公司原因造成的延誤一般不承擔責任。在美國,因自身原因造成的延誤,航空公司主要負責安排轉機、提供餐飲等,但沒有按小時進行賠償的規定;若旅客必須過夜,一般會得到幾百美元的補償,但一律不賠償因此造成的間接損失。以旅客至上著稱的一些亞洲航空公司對延誤補償也很謹慎。一些公司規定,出現長期延誤時,頭等艙和商務艙客人可得到一定數額的禮品券,用來在飛機上購買免稅品;普通艙的客人會得到小禮物,但旅客拿到現金補償的可能性很小。一位業內人士認為,錢或許能起安撫作用,但解決不了問題。延誤時,旅客最需要的,是航空公司最大程度地減少由此帶給旅客的不便。
南航一位機場員工說,從安全角度講,現金補償在機場相對混亂的環境下不具可操作性。民航總局的指導意見也規定,經濟補償一般不在現場進行。同時,航班延誤不可預測,一旦出現,“航空公司是應全力以赴解決問題,還是該派人去銀行取錢呢?”并且,延誤的原因非常復雜,如果細分能有20余種。有關統計顯示,引發延誤的各種因素中,天氣占75%,空中管制占10%,航空公司自身原因占10%,近年來,因旅客延遲登機所造成的延誤比例也在增大。這意味著,即便航空公司自身的主觀原因全部消除,絕大部分航班延誤依然存在。
面對國內旅客不斷擴大的現金補償訴求,民航總局新聞發言人7月26日表示,中國旅客應理性對待航班延誤。有關專家也表示,民航邁出延誤補償這一步需要勇氣,更需要時間。中國消費者要多些耐心和理性,少些浮躁和盲目。
相關咨詢請撥打400 666 1553(中國)0203 206 1211(
英國) 或發郵件到china@peinternational.co.uk(中國)enquiry@peinternational.co.uk (
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