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求職渠道篇:
路本是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似乎,過去我的某個ID,某個引起巨大爭論的帖子,也曾經引用過這句話。 與其說我詞匯貧乏,不如說,這實在是一句很有意思的話,廢話少說,言歸正傳。
本人背景如下,985排名靠后的重點+曼大,專業法律+HR, 本科成績尚可,大大小小的什么三好學生,獎學金,優秀辯手之類的獎有那么7,8個,校學生會,學校社團主要干部。 還有2,3張廉價證書,篇把論文. 英語口語在英歸中,應該屬于中等偏下水平. 當然,這在簡歷里是體現不出的.
本科畢業時找
工作 ,投了4份簡歷。兩個全球50強,兩個國內名企。 四個都有回應,3個進Final interview,兩個拿OFFER。
這次來到上海,我首先給自己定位,目標-500強的MT。 渠道,ChinaHr.
當然為了保險,一些我不大瞧的上眼的企業也投了一些。 大概投了50份網絡簡歷,30份打印精美的簡歷,等了近兩個月結果給了我當頭一悶棍。當初本科畢業給我OFFER,或者進了FINAL INTERVIEW的企業,理都沒理會我。 有理會的只有Loreal,還有個比較大的私企。(那個私企的筆試我都沒做完,覺得沒意思,現在有點后悔,我想,尊重任何一個尊重我們的企業,這是一個人基本素質的體現,并且在后來別的500強的筆試中,我遇到了類似題目,可惜那次私企的筆試,我就沒認真做完)
分析原因:
第一,競爭環境改變,以前是在小省城,學校還算有影響力,現在是在上海。 我這種基本條件的應聘者,一把把。據LOREAL的HR告訴我,他們招聘20多個MT,有近2W人報名,名校學生是主流。
第二,校園招聘的目的是為7月以后,或者說為公司長遠提供管理儲備。 目標不是海龜這種已經畢業的學生。在很多企業的定義里,我們已經由應屆畢業生,變成了無
工作 經驗的非應屆畢業生。
第三,校園招聘針對性很強,很多都是喜歡招師弟師妹的(復旦啊,交大。,還有些國企招聘,內部關系復雜,據TIGTAG著名人物TOTTEMHAM說,這些企業的校園招聘都是玩人的,名單早內定了,雖然我不完全相信,但是,這種因素的確存在。
第四,加上了海龜這個頭銜,也給我們加上了更多不穩定的因素,海龜薪資期望更高,能力不見得更強,穩定性明顯更差,現在企業越來越理性了,招聘人是用的,不是用來顯擺的。
第五,我們完全缺乏常規的求職渠道,很少有公司去“學!币覀。 而這是國內應屆求職的主要方式。
建議:
第一, 如果條件不是很硬,最好不要把主要精力放在500強的校園招聘上,和名校頂尖學生拼智力,比素質,而且是1/1000這種錄取率,我覺得
機會 太小。 我身邊的英歸,保持了聯系的,沒一個是這種方式進500強的。包括一些后面
工作 找的挺好的朋友,也在校園招聘中一敗再敗。
第二, 如果條件不錯,那么申請的時候一定要重視那些OPEN QUESTIONS。最好提前做好,過幾天再看看,修改下,再提交。并且如果有辦法能夠讓內部人推薦的話,勝算會大很多,至少能有個面試的
機會 。
第三, 多和前輩交流,哪怕是失敗的前輩。
第四, 重點申請那些明確表示歡迎
留學 生的。 比如MARS, NESTLE, CITI, Standard Charted, HSBC, 四大貌似今年不如去年那么歡迎應屆海龜了,很奇怪,當然如果你本科GPA夠高,
機會 還是大大的有。
第五,多看背景資料,多看面經,各大名校BBS,或者新東方求職BBS,等等,把握企業文化,了解他們需要的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LOREAL和PG要的,絕對不會是同樣的人.
面對這么殘酷的就業形勢,應該怎么應對呢? 如何尋找或者開辟出屬于我們自己的求職渠道呢? 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七種做法:
(其實嚴格的說,我找
工作 經歷的曲折算比較多, ,好幾次都是在最后的關口功敗垂成, 但是正是因為這樣,我想,我所經歷的那些曲折所涉及的范圍和參考面也會更廣泛一些)
第一, 在網絡上找
機會 ,比如TIGTAG,和前輩聊聊,看他們有沒合適
機會 推薦,比如PILIPALA師姐就向CITI推薦了我,盡管沒能去成CITI,在這里還是要特別感謝下她的關心和幫助。一會我再詳細的說說,為什么會失敗,教訓在哪。
第二, 互相推薦。 比如我在某個企業面完,寫了面經,然后留了QQ,這樣就會認識一些志同道合的人。 華潤涉外銷售這個職位就是某個朋友推薦的,雖說后來為了等LOREAL,讓這個職位涼了,畢竟還是在面試的過程中學會了一些技巧。 后來通過這種方式,還拿了一些別的
機會 。 別以為國內拿牛OFFER的人都是超級牛人,我和一些拿500強MT OFFER的人聊過,他們很多也是經歷了N次失敗才有一次成功的。
第三, 校園宣講會。 Kimberly校園宣講會的時候,我故意提前去了,然后故意去向組織者請教,對于我們應屆
留學 生,他們是不是也很歡迎,得到的答復當然是肯定的了,呵呵。作為一個心高氣傲的人,我厚著臉皮說,我能幫您做點事情嗎,以前在學校我也經常組織活動的。她感謝了下,然后我就主動去幫她們組織會場。接著投了簡歷,宣講會結束后又和他們總監聊天,然后客氣的說希望以后有向他們學習的
機會 ,他也很客氣的說了,他也很希望以后有深入交流的
機會 。 這樣,起碼就有了面試
機會 ,而且以后的面試中他自然就覺得我是個主動積極的人了。起碼提前就有了好印象。 最后這個MT的
機會 也以失敗告終,具體我會在下面詳細分析。
第四, 注意社會招聘信息,廣撒網。要求一年
工作 經驗的也可以申請,當然,人家經理職位,你一個應屆生就不能自不量力了,但是什么助理啊,什么專員之類,如果要求一年
工作 經驗,絕對可以嘗試。主管什么的,如果要求不是很高,也可以投投,我就拿到過一個500強的主管級別的面試
機會 ,還進了FINAL,后來還是失敗了,具體我會在后面分析。
第五, 注意重點培養。很多企業刪求職郵件,看都不看就刪除的。有個讓我去實習過的公司直接主管對我說,我們從來不看那些的,那都是找不到
工作 的人的簡歷,我們只相信內部推薦。 郵政簡歷當然很多公司也是當廢紙的,但是無疑,
機會 要大很多。如果這個職位你覺得很符合,那么找到地址發郵政過去,如果沒留地址,你自己把地址找出來,其實這也是反映你能力的地方,如何利用互聯網搜索想要的信息。
第六, 充分利用校友資源。 本科同學,本科學長,
英國 同學,等等,找各種關系,建立聯系,尤其是交大,復旦這類學校畢業的,這種網絡是很有價值的。
第七, 電話拜訪或者親自拜訪。 有人說,這種方式可能會讓人反感的。但是,如果本來希望是0,他無論如何不可能變成一個負值,對我來說,沒
工作 比沒面子更殘酷一些。更何況,一般的大企業還是有基本修養的。 如果恰好他不反感,或者欣賞這種方式,那么我們又找到
機會 了。 尤其那種沒留電話的,如果你通過自己的能力,找到了他們的聯系方式,我相信這也絕對是你能力和個性的一種體現。 當然如果人家明確說了謝絕來電來訪,我們也就沒必要浪費的時間了。
相關咨詢請撥打400 666 1553(中國)0203 206 1211(
英國 ) 或發郵件到china@peinternational.co.uk(中國)enquiry@peinternational.co.uk (
英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