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節的由來
復活節是最古老最有意義的基督教節日之一,象征重生和希望。復活節慶祝的是耶穌的重生,世界各地的基督徒們每年都要舉行慶祝。
復活節是基督宗教最重大的節日,重要性超過圣誕節,某種程度上相當于我們的國慶節,它的宗教起源在以色列。按《圣經》的說法,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受刑死后三天復活,因而設立此節。
歷史學家根據《圣經》和先進以色列人逾越節的日期,推算出在春分日(3月21日)之后月滿后的第一個星期天就是《圣經》中講到耶穌復活的日子。
由于每年的春分日都不固定,所以每年的復活節的具體日期也是不確定的。但節期大致在3月22日至4月25日之間,今年是4月20日。
復活節假期包含兩個公共假日,復活節之前的星期五“耶穌受難日”(Good Friday)和復活節過后的星期一(Easter Monday)。學校會在復活節期間放假兩周,英國大學會放三周至一個月。
王室濯足節
復活節之前的星期四被稱作“濯足節”(Maundy Thursday),這一天,耶穌基督和他的門徒們共進“最后的晚餐”。
自英國國王愛德華一世開始,每年的濯足節,英國王室都會舉辦“王室濯足節”(Royal Maundy)儀式。君主會訪問一座英國大教堂,向當地居民和窮人散發濯足節“救濟金”(Maundy Money),作為象征性的禮物。
如今,英國每年在濯足節選出一男一女兩名對社區有特別貢獻的年長公民,向他們頒發裝有特殊錢幣的紅、白色兩個錢袋。白色錢袋里裝有在位君主統治期間每一年的硬幣,而紅色錢袋里裝的則是用于發放給窮人的錢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