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起北京、上海在城市交通方面近年來所接連不斷拋出的大手筆來說,倫敦人過去10年中出行方面的變化與改善應該說是小巫見大巫。
這方面的大變化屈指可數,除申辦2012奧運成功后起建的一系列交通設施外,還包括縱貫東倫敦的一條新地鐵線、希思羅機場五號候機樓,一些老舊城市火車、地鐵站的翻修,以及倫敦內城區開始征收汽車進城費等等。
而長年面對普通市民和游客的諸如乘坐公車巨貴,駕私車巨難等現象絲毫沒有緩解。
公車巨貴
即使在英鎊大跌的今天,倫敦的公共交通收費水平仍然是歐洲之冠。
很多經濟學家長期指出,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英國政府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就開始將公共交通行業分包私營,等于將公共交通置于所謂“市場因素”調控之下。
其直接結果就是民眾乘坐公共交通的價格逐年攀升。
特別是私營化程度最高的各條城市鐵路線,已經連續多年每年票價以兩位數速度增長,讓沿途上班族苦不堪言,名副其實地怨聲載道。
不過埋怨歸埋怨,廣大乘客也沒有什么辦法。對他們來說,要進城上班就要乘車,因為駕駛私家車上班對普通倫敦人來說簡直是天方夜譚。
駕車巨難
每周一至五駕車進倫敦簡直就是“有病”。
每次進城要交8英鎊環保費不算,城區交通堵塞情況惡劣,多數路段平均車速都開不到每小時30公里。
開車難不算,停車就更難。
免費停車根本不要想。即使是相對便宜的路邊投幣停車位,每10分鐘就要差不多1.5英鎊,而且稍不小心就可能因為逾時而吃張罰單。
而說到罰單,倫敦市中心駕車簡直就是步步有陷阱:堵在十字路口有黃斜線的地區要吃罰單,不慎誤入公共汽車道要吃罰單,地上模糊的單雙黃線沒看準要吃罰單……
也許是迫于這一個“貴”和一個“難”,也許是人們更加注意健康與鍛煉,也許是在7/7恐怖襲擊之后人們不愿乘坐公共交通,過去十年中倫敦人出行方面較大的一個新趨勢應說是選擇騎車或步行上下班的人多起來了。
單車步行成時尚
為適應和鼓勵這一新潮流,本人就每天騎單車上下班的倫敦市長約翰遜還決定效法巴黎,最近開始在市中心設立了一系列廉價自行車出租服務點。
自行車如今已經不再是少數人的休閑玩具,而正日益成為包括倫敦金融城白領在內的一種代步新時尚。
特別是小型折疊便攜式自行車更加受到人們青睞。
不少人甚至開始倡議,市內某些街道應該禁止除公共汽車外的汽車進入,使得更多的人敢于騎車外出。
禁止私車、鼓勵單車,這也許在未來十年會成為倫敦人出行的新方向。
英國優越教育 你身邊的留學專家
相關咨詢請撥打400 666 1553(中國)0203 206 1211(
英國) 或發郵件到china@peinternational.co.uk(中國)enquiry@peinternational.co.uk (
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