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多以前,懷著兩個“論”來到倫敦:一個是“速勝論”,另一個是“接觸論”。
國際特許注冊會計師(ACCA)課程是我的主打曲目;該公會給我免了五科,我在國內又過一科,還剩的八科是在倫敦經過三次考試一年半完成的,雖非極快,也可稱迅速——畢竟沒有經過任何過渡性的語言學習和生活適應,用一句拳諺形容可算是“不招不架,就是一下”——學業方面的“速勝論”完成得比較順利。
和前面快板急攻的“速勝論”相比,下面的“接觸論”節奏慢下來,難度也大許多并且可控性小了不少。
了解英國社會
所謂“接觸論”,是希望了解比較實在的具體的英國社會情況,與在國內時對英國的印象對比對比,尤其與在英國所學的知識對比一下,不是要“聽其言而觀其行”么?聽她的課,學她的書,考她的試,輪到從她的“身教”學習時,卻走了,或被隱性地請走了,總讓人覺得意猶未盡,不是回事。
于是八卦掌在無意有意間,成了我和英國社會溝通的一座別致的小橋。
移民資格批下來后,最想了解:在這樣的社會生存,發展,主要的注意事項有哪些。這必須得找到“業內的有識的并且愿意坦誠相告之士”請教一下,這種指點不能是免費的,但是花錢也未必能買著——事情可有些難辦。
機緣在不經意間來了。
朋友在中醫店工作,告訴我有個感冒的本地顧客買完藥后,問她知不知道有誰教“Ba Gua”;初時朋友沒反應過來,后來猜測可能是八卦吧,用手大致葫蘆一下八卦換掌的姿勢,對方說,對!就是這個。朋友于是問我想不想教他,是個黑人。我說見個面看看吧。
學生和老師
定好的時間,定好的地點,一聳一聳走過來一個灰夾克跳棋帽子的高個黑漢。近看挺年輕,有禮貌,互相問候后邊走邊聊,他發音倒清晰。到一僻靜處,停下來。我說請你練一下你所學的八卦掌;他就地立了,起勢,練開了他的所學。
他練完,我沒評論,只說你看看我的。我收了勢,看到他眼里有興奮的光在跳躍;告訴我說,他只在法國見到有人練八卦掌的姿態與我有相近之處,要和我學,問價錢;并要交這次的錢,我說這次免了。擱那以后,和此人交往起來。
他叫倪克,生長于倫敦,祖籍尼日利亞,在倫敦城中的一家顧問公司作項目經理。每周四早晨4點到5點,跟我練習八卦掌,從來沒遲到過。這令我心思一動,因為以前和我學拳的也有黑人,還有阿拉伯人,法國人,瑞典人等等,在守時方面趕上這個的倒是沒有。
倪克有十二三年的習武經歷,先學南派螳螂拳,后師從三人學八卦,兩個是法國人,一個是中國湖南人。我是第四個教他八卦的。
這里有個非常常見的麻煩,即教學的關系該是中式的呢,還是西式的呢。我想這是凡是在此教文也好,教武也罷,必定面對的。教學關系的確立,決定著教學進度和方法,最終決定著教學質量。
要知道傳統的中式學藝的,教授者以整齊嚴肅誨人不倦為綱,學習者以畢恭畢敬勤奮有恒為常。師徒關系,近于父子或甚于父子。西式的,你是賣貨的,我是買貨的,你得讓顧客我高興才是。
他先前的八卦掌就是以西式的方式學的;他知道,我也知道,他沒得著真東西,要不現在也甭再費事了。
同其他在這遇到的武術愛好者、練習者一樣,他也沒有什么基本功,沒有樁功,平衡感不好,試試他讓他踢踢彈踢,踢得搖搖晃晃,手腳攏不到一塊兒。為此,我專門給他設計了針對性較強的訓練項目。
6個月后,我對他的彈踢開始表示出滿意,他才告訴我,他是如何咬著槽牙強忍著練習。簡單的伸胳膊展腿,要做到中規中矩,需要每塊肌肉、每條筋腱、每塊骨頭的協調,更需要氣息、意念、感覺的融注,這個過程是艱苦的,是枯燥的,沒個人監督帶領著,極容易放棄;但是,它又是美妙的,有趣味兒,要不哪會有些人自個堅持著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