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火官网-中国知名电竞赛事平台

中國:400-666-1553 英國:+44(0)2035764773

當前位置: 美國留學 > 美國教育制度 > 美國高等教育信息素養能力標準

美國高等教育信息素養能力標準

所屬欄目:美國留學, 美國教育制度 發表時間:2012-03-29 來源:本站原創

  美國大學與研究圖書館協會(ACRL)在德克薩斯州的圣安•東尼召開了美國圖書協會仲冬會議,參加這次會議的 11 位理事為分別來自全美高等學校的校長、副校長、圖書協會的理事長等。會上審議并通過了“美國高等教育信息素養能力標準(Information Literacy Competency Standards for Higher Education)”。該標準分為三個板塊:標準、執行指標和學習效果。有 5 大標準 22 項執行指標和87個表現效果。

  標準一 具有信息素養能力的學生能決定所需要的信息種類和程度

  執行指標:

  1.具有信息素養能力的學生能選定并連通所需要的信息。

  效果包括:

  (1)與教師交流,參與課堂討論、同行討論和電子討論,確認研究課題和其它信息需要。

  (2)展開論點,根據信息需要,系統闡述問題。

  (3)從探索一般信息源到提高對課題熟悉程度。

  (4)確定或者調整信息需要,到達易控制的中心點。

  (5)識別能描述信息需要的關鍵概念和術語。

  (6)確認現有的信息是否能與已有觀念、實驗或分析結合起來,并能產生新的信息。

  2.具有信息素養能力的學生能確認各種不同類型和格式的潛在的信息源。

  效果包括:

  (1)知道信息是怎樣正式與非正式地產生、組織和傳播的。

  (2)確認能把知識條理化,這種條理化影響獲取信息的方法。

  (3)識別各種類型的潛在資源的價值和不同(如多媒體、數據庫、網站、數據系統、聲像、紙質文本)。

  (4)識別潛在資源的目的和使用對象(如大眾化或是學術化;時尚或是歷史)。

  (5)區別初級和中級來源,確認這些來源的使用及重要性如何隨學科而發生改變。

  (6)懂得在初級來源的原始數據中可能需要重新建構。

  3.具有信息素養能力的學生能考慮獲取所需要信息的成本和利益。

  效果包括:

  (1)確定所需要信息的可用性,決定擴大超越本區域資源的信息搜索的方法(如館際互借、易地使用資源、獲取鏡像、聲像、文本和聲音)。

  (2)為了獲得所需信息明白其來龍去脈,考慮獲得一種新的語言或技能的可行性(如外語或者基于條理化的信息)。

  (3)確定實際而全面的計劃,有條不紊地獲取所需信息。

  4.具有信息素養能力的學生能重新評價信息需要的特點和信息需要的擴充。

  效果包括:

  (1)進一步審視原始信息需要,闡明、修改、 優化問題。

  (2)描述判斷和和選擇信息所采用的標準。

  標準二 具有信息素養能力的學生能有效而又高效地獲取所需要的信息。

  執行指標:

  1.具有信息素養能力的學生能選用最適當的調研方法或檢索系統獲取所需要的信息。

  效果包括:

  (1)確認正確的調研方法(如實驗方法、模擬、野外作業)。

  (2)考查各種不同類型調研方法的優越性和適用性。

  (3)考查信息檢索系統的范圍、內容和組織結構形式。

  (4)從調研方法或信息檢索系統中,選擇有效又高效的獲取所需要信息的途徑和方法。

  2.具有信息素養能力的學生能建構和完善有效的搜索策略

  效果包括:

  (1)根據調研方法制訂研究計劃。

  (2)識別關鍵詞、同義詞和所需信息的相關術語。

  (3)根據條理化和信息檢索來源,選擇控制詞義的具體內容。

  (4)運用選擇信息檢索系統的正確命令,建構檢索策略(例如:布爾邏輯運算符、截詞和搜索引擎代理、網際組織,如書目檢索)。

  (5)運用不同界面、搜索引擎、不同的命令語言、協議和搜索參數,完善在各種不同類型信息檢索系統中的搜索策略。

  (6)運用正確的條理化的研究協議,完善搜索。

  3.具有信息素養能力的學生能運用各種方法檢索在線信息或個人信息。

  效果包括:

  (1)運用各種的搜索系統,檢索不同格式的信息。

  (2)運用各種不同的分類組合和其它的系統(數字呼叫系統或目錄檢索系統)找出本區域圖書館的信息來源或確認有形探究開發的具體特征。

  (3)運用某一機構的專業在線或個人可獲得的服務系統,檢索所需要的信息(例如館際互借,文件傳輸,專業協會、團體研究辦公室、社區資源、專家和使用者)。

  (4)利用調查、書信、面談或其他形式的調查方法,檢索初級信息。

  4.具有信息素養能力的學生必要時能優化搜索策略。

  效果包括:

  (1)評價搜索結果的數量、質量和相關性,確定兩種方法的選擇:用信息檢索系統還是探究方法。

  (2)識別在信息檢索中的差別,必要時,決定是否修改搜索策略。

  (3)必要時,重新采用修改策略再檢索。

  5.具有信息素養能力的學生能寫出摘要、記錄和管理信息及其來源。

  效果包括:

  (1)在各種不同的技術方法中選擇最適當的一種,完成所需信息的摘要的任務(例如拷貝、粘貼軟件功能,像片復制、掃描、聲像設備、探測儀器)。

  (2)能創造一個信息組織的系統。

  (3)區別來源引用的類型,懂得廣大信息范疇所涉及的基本內容和正確引用資源的句法語言。

  (4)記錄所有的相關信息,以便將來參考。

  (5)采用各種不同類型的技術,管理所選用和形成的信息。

  標準三 具有信息素養能力的學生能評判性地評價信息及其來源,并能把所遴選出的信息與原有的知識背景和評價系統結合起來。

  執行指標:

  1、具有信息素養能力的學生能從所收集的信息中,概括出中心思想。

  效果包括:

  (1)理解文本并遴選出中心思想。

  (2)用自己的話復述原文的觀點并能準確地選用數據。

  (3)確認將可能適當引用的完全照抄的材料。

  2.具有信息素養能力的學生能連通并運用原始的標準來評價信息及其來源。

  效果包括:

  (1)為了評價可靠性、有效性、準確性、權威性、時間界限性、觀點角度或帶有的偏見性,檢查并比較各種來源不同的信息。

  (2)分析辯論或方法的結構和邏輯性。

  (3)確認偏見性、欺騙性或操縱性。

  (4)確認在其信息創建中文化的、物質的或其它環境,懂得這種環境對理解信息的影響。

  標準三 具有信息素養能力的學生能評判性地評價信息及其來源,并能把所遴選出的信息與原有的知識背景和評價系統結合起來。

  執行指標:

  1、具有信息素養能力的學生能從所收集的信息中,概括出中心思想。

  效果包括:

  (1)理解文本并遴選出中心思想。

  (2)用自己的話復述原文的觀點并能準確地選用數據。

  (3)確認將可能適當引用的完全照抄的材料。

  2.具有信息素養能力的學生能連通并運用原始的標準來評價信息及其來源。

  效果包括:

  (1)為了評價可靠性、有效性、準確性、權威性、時間界限性、觀點角度或帶有的偏見性,檢查并比較各種來源不同的信息。

  (2)分析辯論或方法的結構和邏輯性。

  (3)確認偏見性、欺騙性或操縱性。

  (4)確認在其信息創建中文化的、物質的或其它環境,懂得這種環境對理解信息的影響。

  3.具有信息素養能力的學生能綜合中心思想,以形成新的理念。

  效果包括:

  (1)確認概念中的相互關系,把這些概念結合到論據中潛在有用而又重要的原始的觀點。

  (2)擴充原始的綜述,可能的話,寫出更高水平的摘要以構建新的假設所需要補充的信息。

  (3)利用計算機或其他技術(例如電子表格、數據庫、多媒體、聲像設備)研究理念和其他現象的相互作用。

  4.有信息素養能力的學生能對新舊知識進行對比,確認所增加的價值、矛盾性或其他別具一格的信息特點。

  效果包括:

  (1)確定信息是否滿足研究或其它信息需要。

  (2)有意地利用所選擇的標準判斷信息是否具有矛盾性或者驗證來源于其他資源的被利用的信息。

  (3)根據所收集到的信息做出結論。

  (4)利用正確的條理化技巧,對理論進行驗證(例如模擬,實驗)。

  (5)對數據來源、信息收集工具和搜索策略的局限性、或缺乏理性的結論產生疑問,進而確定可能的準確性。

  (6)對新舊信息和知識進行整合。

  (7)遴選能給主題提供證據的信息。

  5.具有信息素養能力的學生能判斷新的知識是否對個人價值觀體系產生影響,并采取措施使二者融合。

  效果包括:

  (1)考察所收集到的不同觀點。

  (2)確定對所收集到的觀點是整合還是排斥。

  6.具有信息素養能力的學生能夠通過與他人或者某一領域的專家、實踐者對話,驗證對信息的理解和解讀。

  效果包括:

  (1)參與課堂討論或其他形式的討論。

  (2)參與班級舉辦的目的在于對主題鼓勵對話的電子通訊論壇(例如電子信箱、電子公告板、聊天室)

  (3)通過不同的機制征求專家的意見(例如面談、電子信箱、文件清單管理系統)。

  7.具有信息素養能力的學生能確定原始的咨詢應該如何修改。

  效果包括:

  (1)確定原始的信息需要是否已經滿足或者需要補充。

  (2)重新審視搜索策略并把其它的理念作必要的整合。

  (3)重新考察所采用的信息檢索系統,必要時擴大采用其它的信息檢索系統

  標準四 具有信息素養能力的學生,無論是個體還是團體的一員,能有效地利用信息達到某一特定的目的。

  執行指標:

  1.具有信息素養能力的學生能用新舊知識創造新的計劃、新的作品和表現形式。

  效果包括:

  (1)用一種有利于目的的實現和有利于作品或表現形式的格式組織內容(例如大綱式、初稿式和故事板)。

  (2)知識與技能的整合,把從原有的經驗轉移為新的計劃和創造新的作品與表現形式。

  (3)用一種有利于目的實現,有利于作品或表現形式的格式,對新舊信息進行整合,包括引用和釋義。

  (4)必要時利用數字文本、鏡像、數據,把它們從原有的位置和格式轉移為一種新的環境。

  2.具有信息素養能力的學生能修改發展程序以滿足于作品或表現形式的需要。

  效果包括:

  (1)保持記錄與尋找信息、評價信息、連通方法相關的運行記錄。

  (2)重新審視過去的成與敗和可選策略。

  3、具有信息素養能力的學生能把作品或表現形式與他人有效地交流。

  效果包括:

  (1)選擇較佳的有利于支持作品或表現形式實現和預期觀眾的交流媒體和形式。

  (2)運用一套信息技術設備去創造新的作品或表現形式。

  (3)把設計、交流的原則進行整合。

  (4)以順暢明了并能用有利于達到預期觀眾的目的形式進行交流。

  標準五 具有信息素養能力的學生懂得有關信息技術的使用所產生的經濟、法律和社會問題,并能在獲取和使用信息中遵守公德和法律。

  執行指標:

  1.具有信息素養能力的學生懂得與信息和信息技術有關的道德、法律和社會經濟問題。

  效果包括:

  (1)判斷和討論基于紙介和電子文本環境下有關隱私和安全問題。

  (2)判斷和討論有關獲取信息免費與收費問題。

  (3)判斷和討論有關審查與言論自由問題。

  (4)懂得知識產權、版權和合法使用版權資料。

  2.具有信息素養能力的學生遵守法律、規章、團體制度和有關獲取和使用信息資源的禮貌規范和網絡行為規范。

  效果包括:

  (1)遵守公認的慣例參與電子討論。

  (2)利用獲準的密碼和其他形式的身份證獲取信息資源。

  (3)遵守團體的有關獲取信息資源的政策。

  (4)維護信息資源、設備、系統和儀器的完整性。

  (5)合法地獲取、儲存、傳播文本、數據、鏡像和聲音信息。

  (6)懂得構成剽竊的成分,不把屬于他人的成果據為己有。

  (7)懂得有關人文課題研究的團體政策。

  3.具有信息素養能力的學生能在交流作品或表現形式中使用信息來源。

  效果包括:

  (1)選擇正確的文件格式和一直使用同一格式的引用來源。

  (2)必要時,公布被允許使用的版權資料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