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醫學和法學教育與中國有很大的不同。中國的醫學院教育是從本科生開始的。高中生畢業后,可以直接報考大學的醫學專業,學制基本為5年,畢業后獲得醫學學士學位;也有7年制的,稱為“本碩連讀”,畢業后獲得醫學碩士學位;還有8年制的,稱為“本碩博連讀”,修滿8年,畢業論文答辯合格則獲得醫學博士學位。
而美國的醫學院是不招本科生的,想入讀醫學院的學生,必須本科畢業或具相同學歷才可以進入醫學院學習。所以,美國醫學院的一年級學生與中國醫學院的一年級學生根本不是一個層次,這一點不但許多中國人不了解,美國人也不了解。我認識許多中國醫科大學5年制畢業的人,到美國后一說自己在中國是醫學專業畢業的,美國人就尊敬地稱他們“王醫生”、“李醫生”。
“doctor”這個詞在現代英文語境中的基本意思有兩個,一個是博士,一個是醫生。博士與醫生雖然都是“doctor”,但此“doc-tor”非彼“doctor”,兩者沒有同一性。美國的醫學院畢業生,得到的學位是DoctorofMedicine,通稱MD,中文常常將其翻譯成“醫學博士”,其實這個MD只是一個專業學位,與通常意義上的博士(Ph.D.)是兩回事,翻譯成“醫學博士”并不妥當,很容易引起誤解。因為MD是不需要寫博士論文的,也不必通過論文答辯,他們在本科階段以后的4年學習,主要是臨床專業的學習,與其他專業獲得博士學位的人所做的學術研究并不一樣,所以MD的確切翻譯應該是“醫生學位”而非“醫學博士”。
美國的醫學院不是從本科開始的,入學者絕大多數都有本科學位,所以又有人認為醫學院的學生等于研究生。其實這樣的類比也是不妥的,研究生是從事研究的,醫學院學生則專注“看病”本領的學習,是一種專業技術的培養。
美國醫學院的錄取標準很嚴格,競爭激烈。除了修讀醫學預科、擁有本科學歷、通過醫學考試這三個“硬性”錄取標準外,學生申請進入醫學院還有其他“軟性”要求,包括大學老師的推薦信、學生自己寫的入學申請書以及在校時參加各種社會公益服務、社團活動的記錄等。
許多醫學院在錄取新生時,十分看重申請者在社區服務、志愿者工作以及海外生活等方面的經歷,因為作為一個治病救人的醫生,富有關懷心和同情心以及具有廣泛的國際視野是十分重要的人格特質,也是決定一個醫生醫德高低的重要因素。在報讀醫學院時,申請者所寫的申請信也很重要,申請者在申請信中,必須清楚地表明自己為何要成為醫生,自己的人生經歷以及人生觀等。
美國大學各自獨立,對于錄取學生都有自己的標準,以上談到的醫學院入學資格,包括修讀醫學預科、本科學歷、醫學考試等,也不是千篇一律的。個別的大學有特別的項目,錄取優秀高中生進入大學,先學習普通大學課程,獲得文、理學士學位后,不必參加考試,直接進入醫學院學習,比如阿拉巴馬大學(UAB)等。也有的大學并不一定需要醫學考試,或者不強調本科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