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美國名校和誰在競爭? 這是前不久美國著名文理學院Wellesley College招生委員步起躍教授來開設講座時所提到的一個問題。韋爾斯利大學(Wellesley College)由當地鄉紳 Durant 夫婦注冊于1870年的私立大學,是美國馬薩諸塞州一個特殊的高等學府,只招收女生而不招收男生,故而它亦叫韋爾斯利女子學院。對于學生而言,大的競爭對手往往不是美國當地的學生,而是那些有著和自己相當的成績與背景的國際申請者。當申請者語言成績和GPA都十分接近的時候,高校的招生委員們會通過什么來衡量學生、選拔學生?這讓我想到了去年來做演講的美國著名大學升學顧問PamProctor女士在她的暢銷書《大學鉤子》中所提到的:她認為申請大學的過程好比一只三腳凳,一只腳是學生的平時成績、一只腳是英語成績,還有一只腳就是學生的“鉤子”即自身的興趣、實踐和激情,取得美國大學錄取通知的關鍵在于要保持著三只腳牢固且平衡。那些硬性的考試對于每個學生而言是一樣的,但每個人身上的“鉤子”是特有的,是讓自己在眾多申請者中脫穎而出的利器。
??Nora Ephron working in college newspaper office in 1962 Wellesley Remembers Nora Ephron '62 The Wellesley community is deeply saddened by the death of
??美國留學中介指出由此可見,當分數成為多數競爭者手中的敲門磚時,個人文書就成為了體現自我個性、特長的主要渠道。然而,“完美”的個人文書并不見得就能換來理想的申請結果,各種獲獎記錄或許在中國人看來是優秀的具體體現,但美國大學選拔學生時,希望看到的是學生內心所在,而非一個個獎項,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會出現北京高考狀元連續申請美國11所大學被拒的現象。而自吹自擂,過分煽情的文書更是不可取,這種做法不僅并不利于申請,反而會引發招生官對信息真實度的質疑。美國佛蒙特州教育聯委會主席JamesCross先生表示,學生在申請時應對所申請的學校及專業有一定的了解,在申請材料中體現出自己對該校該專業的興趣所在。顧問認為,申請者在文書中闡明自己通過哪怕是一件平凡的小事而收獲到的領悟,通過描述自己所參與的實踐活動,來展現自己對生活的理想,讓招生官明白正是這些理想指引自己選擇申請這所大學、這個專業,而非單純的因為該校在USNews上的排名,這些都要比催淚的煽情經歷要來得更有吸引力,這樣才能體現出自己與競爭對手的區別所在,給予招生官員選擇自己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