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生留美很詫異?聽聽學長怎么說!
對于一個本科中文系的人來說,決定去國外讀研是一件當時班里同學和老師很詫異的事情。他們認為,如果真心熱愛文學,何不在國內知名大學讀研或讀博。畢竟,我想選擇的不是實用而就業率高的會計,不是在美國急需又搶手的計算機,也不是可以“拯救世界”的工科系,而是一個美國學生中都比較冷門又就業堪憂的文科??涩F在看來,我在美國那兩年多的時間的確收獲頗豐,所以,在這里, 簡單把一些自己總結的經驗教訓寫出來,希望給想去國外深造以及每一個熱愛學習的人一點啟示。
??出國前,我最美好的設想是讀國外的東亞研究系,這樣就可以順理成章的選中國研究方向,何況普林斯頓與哥大等校的東亞研究系里都是些享譽世界的大師級人物。看外國學者是怎樣做中國的學問該是一件多么酷的事情??珊髞斫涍^了自己首輪網上選校調研后,發現這個方向全是直博。也就是說,你要忍受在美國文科7—9年的博士周期才能畢業。那一刻,我思來想去自己還是無法甘心耐住寂寞去研究一門學問,于是把方向轉向了社會學與教育學。經一個月的反復考察,選定了“Comparative and International Education”(比較與國際教育)這個方向。
??一、你的英語能力要強。
??這里的能力,不單單指你的英文水平,而是外化為說內化為寫的一種綜合能力。說實話,我是那種自認為英文不錯的人,大一就考了GRE,四六級也都是裸考600分左右,可一到學校,上學院三堂課下來就開始懷疑人生。后來反思了一下,原因有二:一方面,我不太習慣一下子全神貫注聽英文太久。之前練的聽力通常是半小時為一個間隔,還要隨時換腦休息下,可學院的課一上來就三小時起拍,著實讓人壓力倍增。對此,只有多聽多思考來解決。我不太贊成每堂課都錄音然后回家聽這種做法,因為你無形中給自己留了退路,可能不會激勵你當堂集中聽講。
??另一方面,我反應不快,不適應課堂辯論的節奏。大部分的課都有一個重要環節,叫課堂辯論,針對一個話題開始自由討論,我剛開始幾乎都是懵著跟下來的。隨后,經我研究,抓住兩點:第一,永遠不第一個發言。首先發言并洋洋灑灑說一通的,最有可能出破綻。我一般是兩三個人發言后找好想好自己的觀點再發言,這樣既可以給自己贏得一些反應和思考的時間,又可以將問題陳述的更全面些。第二,在發言者中抱團。你發言時,最好先提取一些別人觀點中認同的部分,這樣既能和諧的推動討論,又容易獲得盟友。
??二、讀很多很多東西。
??書籍、論文、報紙——學校和教授們提供給你了各種資源與推薦讀物,如果想要在課堂上表現好,必須學會厚積。學校每學期給我們賬戶里充75刀的打印費,用以打印各種學業有關的資料,一開始我覺得綽綽有余,后來發現,根本不夠用,長長學期過半就用完然后到處蹭別人的。
??論閱讀量,大概是一周200頁書加上100頁各類論文。閱讀的過程,是一個很好的了解與體會差異性的過程。有些不熟悉的話題與觀點,你只有多方采集深入了解,才有底氣有資格在課堂上發言說出自己的聲音。幾乎每門課都有課后討論版塊,針對課堂上的問題,班里同學可以隨時在版塊里討論,當你發現你兩句話說完的觀點被別人用一個小論文認真回答的時候,你會自覺地查更多資料來與他交流反饋,這種無形的互動,便是一種知識的深化與提高。何況,你習慣了這個過程便會發現,這實在有種自虐的快感。
??三、正視自己的弱點,不吝惜自己的贊美。
??記得研究生入學剛開始寫課程論文那會兒,每篇倒數第二項都要寫“Limitation Part”,也就是陳述論文局限性環節。那時,自己雖然不是個native speaker,可也有自己的小驕傲,怎會甘心輕易在文中數落自己。況且每篇論文都醞釀了許久才動筆的,實在不忍心借此否定自己,于是我總只寫半頁就了事。后來,導師把我叫去談話,鄭重其事地對我說:“Emily你的文章條理邏輯都很清楚,寫作能力也很強,可顯然,你沒有對你的文章認識深刻,再好的文章都有破綻,你找到了它們,就是你飛躍的開始。”
??這次談話讓我印象深刻,于是開始讀一些學術很牛的文章,的確,他們寫起自己文章中的局限與缺點時毫不手軟,他們對同行的贊美與批評也都是發自內心的。于是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每一篇文章,從方法到內容,到了畢業論文的時候,我自知不覺就寫了滿滿三頁局限性,從論文中沒有討論考慮的方面到如果以后深入研究會再涉及哪些方向,自然而平實地全盤交代,絲毫沒有感覺在湊字數。這件事讓我明白,你所熱愛的東西,可以傷害你,也能成就你。
??四、有問題多和教授溝通。
??對于與教授的交流,我經歷了從一開始不好意思到后來死皮賴臉的轉變。導師回復郵件的速度永遠比短信都快,你只要和他約時間他也百分之百會安排見面談話。一杯咖啡的時間,你聽到了他想法中的幾個點,就會引發一系列寫作時的蝴蝶效應。說兩個例子,一個是我的導師Alex,他主要研究中東地區與南非的教育問題,一次他去德國開會回來,說學院與德國高校有交換生計劃,可以交換生一年,我及時就表達了想去的愿望,他當時笑了笑,說:“有意思,這兩年帶過的中國學生都喜歡去歐洲交流。”
??后來一次閑聊,我問他:“Alex你為什么對中東地區的教育問題感興趣呢?”他平靜地說:“作為一個美國人,我知道美國教育在一些方面比較出色,可是,做學問要有全局觀,我想去關注那些有戰爭或內亂地區的教育,那里的孩子從出生開始處在一個危險地帶,這種教育邊緣地區的矛盾沖突,會讓你有更深的思考。”他的幾句話讓我吃驚又慚愧,也直接導致我把那門課的論文主題定位了中國少數民族地區的教育,后來,經他的推薦,這篇論文入選了多倫多國際教育會議。
??另一個例子就是我尊敬的Fennell教授,一個和藹可親的黑姐姐。她曾是普林斯頓大學政治系博士,帶著一份好奇心選了她的課。沒想到,第一份作業就是假設自己是一名新聞記者,回到1955年寫一份參加過的會議報道。我于是課后找她聊天,發現她的辦公室里簡直是一個小型中國研究博物館,擺放著各種關于中國的版畫與中英文書籍。言談舉止間,她對中國問題思考得很深,并每年都會來國內參加女性主義會議與座談。讓我感動的,是她有次在班里討論了南京問題后,特意把我留下告訴我:“班里有些同學對這個事件毫無認識,他們的話不要當真”,并讓我把“南京大屠殺”作為一次Topic在之后的課上陳述。為了準備那次,我和組里另一個同學動用了很多國內的資料與信息,并最終獲得了很好的反饋。
??我想,對于一個醉心學術的教授來說,他們永遠歡迎與欣賞愛問問題的學生,并喜歡力所能及的提供他們所能做到的一切,國內國外皆是如此。
??五、不要放棄文科思維,同時學會用數據說話
??一開始我不太理解為何課程中有統計學課程,后來才發現,這是個用數據說話的國度。你提出的論點再新穎深刻,不用“定量法”來證明都是空洞的。就比較國家之間的教育政策來說,我們需要學會綜合各因素建模以查看教育政策的施行成果,包括抽樣一些地區的著名教育測試(如PISA)。我導師自己就是個數據控,他改我的論文時總是特別注重一開始的方法與模型環節,這種直白的質疑會讓你想問題更理性更具體。同時,文科的思維優勢也不能丟,這關乎一些人性關懷與主題升華。
??六、博采眾長,沒有“局內人”之說
??你以為你來自中國就是局內人么,顯然不是。班里的美國小哥Dan曾在四川支教4年,熟知成都的蒼蠅館子、華西醫院的囧事、川大的樓道傳說與九寨溝的民宿,分分鐘可以當我導游。我第二年開始當助教時教過的一個韓國學生,那天我穿了件黑色毛衣直接來一句:“一件黑色毛衣,兩個人的回憶”(周杰倫歌詞),難怪他中文聽力得不了A;他們還在除夕集體發郵件要紅包;班里的一個美國女生會彈古箏喜歡中國古典音樂;小組討論時幾個外國同學一次拿著印好的中英文對照的“政協熱門詞匯”問我怎么解釋,并跟我提議把作業主題定為“高考移民”或者“戶口問題”。所以,你來自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看待問題時的態度與立場。對此,要和她們多交流多學習,并做一個好的傾聽者。
??最后想說,我天資平平,也是拿時間換天賦的人。不過,我很開心能夠保留著自己的一些小習慣至今,比如每晚不超過12點睡覺,每周末要拼命抽出一天出去逛逛,每天堅持早起晨讀,沒有拖延癥,每周至少去3次gym,每逢小長假都要出去旅行等等。這些生活中的小確幸,足以給我動力與希冀以應對看似單調而繁重的課業。國內或者國外,你都必須有自己的生活與學習節奏,該學的時候全力以赴,該玩的時候肆意地玩,忙碌之余也要好好享受生活。在美國待了兩年半,前兩年,我都是一個人,這種獨自在異國求學的體驗,熱鬧而靜寂。綿延的城市什么都有,唯獨沒有盡頭。想說的是,一個人時過好一個人的精彩,兩個人時才能盡力擁抱對方。夜深人靜時,偶爾會想想在國內的好友與親人,這種回憶中帶著期盼的想念,踏實而充滿力量。留學終究是件寂寞的事情,可也并沒有因為孤單寂寞就哀傷。很多事情都是這樣,你無法預料明天會有什么,你所能掌控的,是讓自己變成一個更好的人。只有你清楚的感知到了怎樣與自己相處,才能與世界相處。
??無論工作還是學習,愿你始終做個熱愛學習與生活的人,相信前路未知的幸福與苦難,永遠在你的承受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