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近年來英國的華人真的是越來越多了,我在英國呆了這些年,發現中國面孔是每年增加。英國留學的學子多了,但有一個問題很少人提及,那就是如何買書。英國的新書便宜的在十幾鎊左右,貴的要20鎊到40鎊(1英鎊約合人民幣10.32元),要買書只能指望舊書店了。倫敦的查靈克羅斯街上從萊斯特廣場到特拉法格廣場的那一段路上集中了很多舊書店,一家挨一家,人氣頗旺。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成為淘書達人吧。
別看是舊書店,它們的專業分工很細,有的店專門賣攝影書,有的專門賣繪畫書,有的專門賣建筑書。那些普通的書店里,舊書也是嚴格地按照分類排列的,同類書里又嚴格按照作者的姓氏排列,所以很好找。有的書店還將書目輸入電腦,讀者可以在電腦上查找。舊書店里最大的特點是空間緊湊,書架通到屋頂,為此店里都備有梯子供讀者爬上爬下,那種梯子不是什么鋁合金的,而是純木的厚重大梯子,很有些年頭了,寬大結實,讓一代一代人的手和腳磨得光滑锃亮,那可是木頭的自然光澤呢。還有,這些小本經營的舊書店里照樣能刷信用卡,十分正規。惟一不正規的是店主和店員在這里可以大聲說話,可以在營業時間里登梯爬高地整理書架、上貨撤貨,很像在自己家里。但我喜歡這種進人家家里挑東西的感覺。
書店和一些顧客有固定的合作關系,時有大學者模樣的人來店里和店主接洽,或是取預訂的書或者是開出書單子,由店里去代為尋找,這些書店和社會上的人有廣泛的聯系,不定能從什么人那里找到客戶需要的書。
這地方客流量大,三教九流的淘書者都有,薄利多銷,書價倒趨于平均,書源也充足。那個寫《知識分子》的保羅·約翰的大手筆插圖本《英格蘭、蘇格蘭和威爾士的大教堂》才4鎊,布魯姆斯伯里文人圈的女主人奧托琳·莫雷爾的傳記也是4鎊。我還在店門口無人看管的垃圾書堆里發現了1958年版的里查德·霍嘉特的名著《識文斷字的用處》,據說是研究英國勞動階級文化演變的最生動而權威的書,那書比我年紀還大,但看著比我還年輕,不知怎么淪為垃圾書了,趁老板二五眼,撿個便宜,打對折,1鎊到手。而如今八十高齡的霍嘉特新近出版的論文集則賣到了40鎊,明年再去它肯定降到5鎊了。舊書攤就這么有意思。
在英國,知識分子集中的地方如劍橋,書價最貴,不還價,也不抹零頭。而像林肯、諾丁漢和約克這類小城市里的舊書店里,則可能以低價買到很高檔的舊書。
我喜歡在諾丁漢淘書的那種情調,城外那家19世紀的老民宅里的舊書店散發著霉味,老板骨瘦如柴,但兩只眼睛炯炯放光,讓我感覺是進了狄更斯筆下的老古玩店。來此淘書的人絡繹不絕,大家登梯爬高地尋找著自己要的書,廉價成摞地抱走,很是快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