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低齡留學越來越熱門的當代中國,學生出國后發展的兩極化明顯。有的孩子適應國外的學習環境,就此成才;有的孩子在國外則深感受挫。提醒家長,在讓孩子出國前,需要先為孩子做好評估。
三大能力可判斷適應性
一、溝通能力。中學生到國外讀書,一定要學會討人喜歡,首先要學會怎么跟人打交道。外國人不喜歡只是在家里讀書、完成作業、考出好成績的孩子,因為這些孩子沒有辦法進入到國外教育的精英體制。國外教育需要學生團隊合作,講求研究性和協作性。國外的老師喜歡學生以報告的方式,把作業呈現給老師聽。和國內不同,上課時如果學生插話,國外的老師會非常開心,然后請學生上臺發表自己的觀點。
二、合作精神。目前,給國際學生開設的基本是職業類課程,希望學生能組成團隊做調研、研究工作。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必須要和團隊所有人合作,并一同上臺呈現團隊的研究成果和報告。一個人講一節,以表現出這個工作是大家一起來完成的。在這之中呈現的合作精神會影響到學生成績。
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國外,學生能夠獨自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找到問題在哪里,然后組織各種資源和人來幫助你解決問題,這才算是具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了能順利實現目標,學會預想和預測是非常重要的。例如:索尼PS2的核心數據被黑客盜走了,里面有重要客戶的交易數據、銀行卡、密碼等。學生如果作為索尼公司的新聞官,怎么用200個字面對媒體、公眾、股東,讓他們重新對索尼公司產生信心,不再追究?學生在解決時,就要思考可以調動多少資源、調動多少人來幫助自己收集信息和解決問題。
三類孩子先訓練再出國
一、留學目的不明確。孩子對留學的目標、結果都不清晰,不明白以后自己要學什么,以后要做什么,要回國還是留在那個國家,很難留學成功。
二、嚴重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孩子安全感不足的話,總是會緊縮自己的思想,處于恐懼之中,總是擔心自己講的話不對。一旦自己到國外讀書,遇到情況就會特別害怕,不知道應該跟誰說,也不敢講,無法解決問題。這樣的孩子非常渴望到新的環境學習和生活,因為只有在新的環境學習和生活,才能漸漸地建立自己的信心,但同時又會害怕出國,因為怕新環境傷害他。這時,父母要提前讓孩子感受新的環境,參加海外游學、交流,并且有人輔導他新環境的安全怎么建立起來。一旦孩子建立起安全體系,就會慢慢適應自己的目的地。
三、過于自我,語言天賦幾乎為零的孩子。有的孩子很想展現自己,表現欲非常強,希望別人能夠承認他,但是他的語言能力真的很弱,那么這樣的孩子在國外生活會非常糟糕。哪怕是在國內很靈活瀟灑的孩子,如果語言不過關,到國外也許會受到嚴重打擊,暫時不適合到國外讀書。所以,孩子在臨走前,一定要學好外語的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