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圣誕節和節禮日雖然都已過去,但倫敦街頭,濃厚的節日氣氛依然存在。本文主人公走在倫敦街頭,品嘗著英國人愛吃的炸魚薯條,為留學生介紹一下倫敦的美食吧!
??見到幾個歐洲的浪人,牽著一條狗,時而打罵,時而又像哄孩子般愛撫。他們會走過來和我們搭訕,問需不需要合影,大概是在裝瘋吧。
??他們流連在倫敦街頭上——這街巷既有雜貨鋪,也有時裝店,少不免隔十步八步就有露天的咖啡座和餐廳。雖然天氣寒冷,倫敦街頭的食店營業如常,這些店別有心思擺出幾盞保暖燈,只要不是大風雪,還是很溫暖的。這也是歐洲街頭常見的景象之一。
??來到一家當地非常有名的街頭小店,1871年的老字號,招牌是倫敦人愛吃的炸魚薯條Fish & Chips。這種地道小食用的是鱈魚塊,以脆漿包著,外脆內嫩。
??剛剛炸出來熱辣辣,這個天氣吃可謂適口。鱈魚這種食材在西餐中運用甚廣,英國就曾為了爭奪鱈魚資源而和冰島發生過戰爭,或許因為重重的背景而令到英國人對這種食物,產生不尋常的感情。
??而國人對鱈魚的理解,大概會受前幾年的“工業鱈魚”的影響。因為油魚和鱈魚長得很像,但油魚的商業價值并不高,屬低價魚類。
??因為含油量高,主要用于提煉工業用潤滑劑,人食用過量會引致腹瀉。一些不法商人用油魚充當鱈魚賣,后來東窗事發。所以現在一些人談起鱈魚,多少會有點陰影,或是不明了它的價格。
??英國人,尤其是倫敦人則對鱈魚食品情有獨鐘。前幾年有一個“英國十大特色”全民大調查,海選結果炸魚薯條以73%得票率高居榜首,超越了英女王和白金漢宮。
??其實,炸魚不過是高溫油炸而成的簡易街頭食物,以往倫敦人會用報紙包著吃。而現在成為一種地標式美食,再一次印證了:人的骨子里對食物的回味,不在于高檔與否和工藝的復雜程度大小。正如一碗云吞面,一碟叉燒飯,就足夠令那些久居海外的廣東人朝思暮想了。
??或許有人會認為,倫敦的美食就這么簡單?是的!像英國的倫敦、美國的紐約都是這樣:本身的飲食并無太多特色,沒有中國菜、法國菜、意大利菜那樣的精細度。
??但是這些大城市作為世界的金融中心,匯聚了世界各地的美食,來服務云集在此的各國精英們。而各地的飲食精髓也成了它的飲食文化。
??像今次倫敦之行的一家中餐廳——客家山,它就將中國菜帶到國際舞臺。餐廳雖然位于一不起眼的巷子尾的地下室,但一樣門庭若市,食客絡繹不絕。
??“客家山”留給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中國菜洋化后產生的濃烈氛圍。這次我與一眾好友故地重游, 預先定制了食譜。挑了幾款招牌菜,如烤鴨、魚子醬、酥炸軟殼蟹等等。他家也有做鱈魚,當然不是炸,而是用橙汁焗,那又是另外一種品味鱈魚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