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中國為未來之國,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少年者前程浩浩,后顧茫茫。紅日初升,其道大光,天地大矣,前途遼矣!
少年中國美哉,與天不老!
中國少年壯哉,與國無疆!
本文資料參考
《少年中國說》_梁啟超,1900年
《做一個不惑、不憂、不懼的完整的人》_梁啟超,1922年
《青春》_李大釗原載“新青年”第二卷第一號,1916年
《贈與今年的大學畢業生》_胡適原載“大公報”,1932年
《大學文科是什么》_陜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1月
人生選擇多種多樣,在確認職業方向之前,首先要區分對自己來說,成功等于什么,才能篩選決定選擇的因素。
有的喜歡按部就班,考公務員走仕途、繼承家業(有的話)、考研究生深造、或者出國留學提升背景。
有的喜歡另尋出路,扶持家庭相夫教子、遠赴非洲救助兒童婦女,放棄優渥條件投身環保事業呢?
生涯出路很難說一錘定音,有的人天資聰穎開悟早,可能十幾二十歲就堅定了日后要走什么路,有的人經年不停地吸納知識,他的見識和閱歷提升上來后,慢慢也能確定自己日后要走的路。
梁啟超曾指出進學校的作用是教給人許多的常識,免去凡事都暗中探索,但只靠這類常識和學識還不夠,還需要能將一件繁難無比的事,理到跟前來,從從容容去判斷它的總體智慧。
青年梁啟超
什么是“能力”?
古人講“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魚是“知識”,漁是“能力”。能力的形成依靠知識的積累,但能力又不是單純的知識疊加。
一個學生的成績很好,說明他的知識掌握能力行。光學專業的學生能解決光學方面的問題,國際法知識能解決有關國際法相關的問題。
衍生到更高層次,當你需要從事治學、經商、從政等活動,僅有知識就不夠用了,你需要用智力。
貫穿日常的洗衣做飯唱歌跳舞,修養上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幾乎一切的活動都需要用智力來進行變通,這就是能力。
心理學家斯皮爾曼、湯姆遜等都曾發表過關于“影響能力成型的因素”的看法,衍生出七因素說、九因素說、一百二十因素說等。
在我國,國家勞動部曾在2023年將職業技能界定為3個層次
核心技能(Core skill):8種
行業通用技能(General vocational skill):約300種
職業特定技能(Specific occupational skill):1838種
其中核心的8種分別是:
交流表達(communication)
革新創新(inovation and creation)
自我提高(self improvement)
與人合作(working with others)
解決問題(problem solving)
數字運算(application of number)
信息處理(information processing)
外語應用(application of foreign language)
其他如閱讀理解、邏輯推理、反應速度、計劃制定、危機處理、決策、管理、外語、組織、宣傳、談判...在一個人實現職業探索并最終走向實現的道路上,各種各樣的影響因素都在起著作用。
【優越君提示】
想具體了解英語提分或出國留學申請方案,可以點擊【在線咨詢】,直接與顧問老師一對一交流!
怎樣獲得能力?
國外教育,通常是在學生進入大學之后再定專業方向,很多本科生畢業后會重新選擇專業方向。
在國內,這種模式為復旦和上海交大引進試行,也就是學生大一期間先不分科,進修人文類和科學類科目,等學生上了大二再分科選專業。
目的是為了給學生留下了解社會,了解自己職業能力、職業興趣、性格特征的時間,并且能在二者之間找到最合適的搭配。
然而,要了解自己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解后要自己做得了自己的主,這更不容易。
從社會生存的角度講究“能力遷移”,老板從“這個人現在能做什么(知識)”評估“他將來可能做什么(能力)”。再說通俗一點,會看這個人是不是一個聰明人,是不是積極進取(同理,院校錄取學生也是如此)。
圖源:張萌《從拖延到高效》
如果是,把他放在一個他完全沒有做過的事情上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因為一個聰明人知道如何從經驗中去學習。
那怎樣才能獲得這些能力?胡適在《贈今年的大學畢業生》中給出過建議,防御兩方面的墮落:時時不斷的求知欲、對理想人生的追求。
胡先生開了3個方子,只有3句話;
第一:“總得時時尋一兩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沒有問題的人,關在圖書館里也不會用書,有一兩個值得解答的疑難問題在腦子里盤旋,那股想把它解答出來的勁兒會逗得人想盡辦法去用腦子。
第二:“總得多發展一點非職業的興趣。”
一個人怎樣用他的閑暇時間往往決定終身,如果能有非職業的正當興趣和愛好,又是稱心如意的,使剩余精力能有所施展,生活就不枯寂了,精神也就不會煩悶了。
第三:“你總得有一點信心。”
今天相對自由和多元化,人才面臨出處進退的老問題,選擇行業、選擇方向、選擇公司、選擇老板;機會來了,當仁不讓、穩穩抓住、趁勢而起;機會遲遲不來的時候,就好好考證學東西,等待時機到來。
中年胡適圖源網絡
現在學校及社會都會提供多種服務來幫助需要的人確立他們的職業愛好、適合做什么之類的,下面介紹兩大類關于職業能力的測試,由成績上推算測試者在各種職業上的成功概率。
注意:測試的結果只能當作參考,不能說因為誰誰誰說我適合做這個、學這個,就一門心思奔著它去,現實因素如經濟依靠、個人家庭組成等都要考慮進去。
一般能力傾向測驗
面向個體,能幫助個人對自己的能力傾向有所了解。在生涯規劃、職業咨詢的服務機構及人員中使用較多,有需要可以去專業心理測量機構進行測試,結果具備一定的參考作用。
專業職業能力測驗
面向單位,有特定職業/崗位需求的單位可以委托專業心理測量機構,對工作人員進行測試,初步篩選出適合的人才。英國院校也挺喜歡在入學前讓學生做各種各樣的測試。
管理多個目標同時進行的甘特圖(技能運用例)
這種職業測試源自兩個方面的實驗研究,一是測試不同職種的人,比較他們之間的能力差異;二是測試同一職種獲得不同成就水平的人,比較成功的人與平淡的人之間的差異(變量通常會設置為工作年限、職稱職位、收入狀況等)。
在拿到的成績上,綜合該職業領域的資深從事人士意見,再與個人及外部因素產生的成就水平建立聯系。
比如,這個人的邏輯構造能力相當強,從事科學理論研究就很適合他,因為這工作需要很強的推理能力。
又比如,這個人空間想象能力很好,那他很大程度能勝任工程設計類的工作,如果這個人知覺反應快、手指又特別靈活,那文秘工作一般也能做的出彩。
深圳人才公園圖源網絡
除此之外,性格特點同樣非常影響擇校擇業,明知自己嘴笨又內向,那就避開需要大面積人際往來的推銷、公關工作;同樣一個人明明好動坐不下來,又性格急躁,去做文字校對、病人看護一類的工作也是不太有優勢的。
然而,性格可以在后天進行整合,像著名的美國前總統尼克松決心強毅力大,立志從政后能克服內向加口吃的弱勢。
1972年尼克松訪華
現代社會分工是越來越細的,職業也越來越多,小的時候小孩說自己要當警察、當醫生,越長大越不知道做什么,更不知道自己有什么職業興趣。
有些學校體系很完整,會開設專業課程向學生灌輸各類職業的介紹,然而有些沒有就比較吃虧,要靠自己來去調研,查找數據,比如當下社會對某一職種的需求程度、教育部門對該職對該職業人力資源的輸出狀況等等。
這種社會考慮比較現實也比較功利,自己從事這個行業將來的發展空間大不大?需要面對的競爭激烈程度有多強?以后能不能避開最激烈的競爭?
這樣的人才預測、社會需求預測難度很大,除了需要經濟學家、社會學家的合作,還要深入基層,做實證性調研,包含未來國際/國家產業結構變化的預測、勞動力市場的供需調查、學校專業的招收人數調整等等。
學生是比較難以做到的,但只要有這個意識就能隨時保持一種緊迫感,能比別人多注意到一點東西。
圖源網絡
很多學生會犯這個錯誤,只看淺層的輿論資訊,便判斷這個行業未來是吃香的,一時熱度上頭就去學了,畢業后發現因為很多學校都開設了這個專業,輸出人才比幾年前十幾倍的增長。
法律專業、會計專業、土木專業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這就是忽視內在,同時輕信輿論,沒有自己好好從整體上去判斷去思考了。
徐特立先生說:“人棄我取,人取我予”,趕潮流還是不長久,擇校擇業只跟人家爭熱門的不行,還是要走自己的路,考慮自身能力和興趣。
【優越君提示】
想具體了解英語提分或出國留學申請方案,可以點擊【在線咨詢】,直接與顧問老師一對一交流!
社會上四五十歲還在茫茫然的人士數量并不少,然而二十幾歲沒錢沒關系沒人脈,又缺乏可靠的消息來源,那這個年齡段有哪些事是做了絕對受益的呢?
先講好母語
Part1提到的8種核心技能,交流表達列為首位,“母語能力是最重要的職業核心能力”這條早已成為世界范圍內的共識,講話字正腔圓落地有聲,說話算話,那他會非常受歡迎的。
曾任復旦大學校長的蘇步青先生就說過:“如果允許復旦單獨招生,我的意思是每一堂先考語文,考后就判卷子。不合格的,以下課目就不考了。語文你都不行,別的是學不通的。”
北京語言大學謝小慶教授也說過:“信息知識經濟時代,母語是最重要的核心職業勝任力,沒有之一。”
在美國講英文,兩大考試SAT(相當于高考)、GRE(相當于研究生考試),圍繞“審辯閱讀(critical reading)”、“數量”、“寫作”三部分制定。
在中國講中文,我們的公務員考試分為以寫作形式進行的“申論”和考察語言理解及表達能力的“行政職業能力測驗”。
圖源:民政部
這樣劃分的意義在于培養學生能說能寫的能力,能夠獨立思考、敢于獨立思考、且有勇氣頂住巨大壓力,這種思考不是說用魯莽的態度進行各種對抗,最后得出一些自我感覺良好的勝利結果。
糾正能糾正的性格缺點
歷史正劇《雍正王朝》里,康熙臨終前指出雍正“常常過于急躁,待人有欠寬和”,雍正于是寫下“戒急用忍”放在桌上。
此后數次被朝臣、弟弟們氣的要發作,看到字條都忍了下來。并且在皇帝生涯中經過多次克制糾正了這個毛病。
雍正王朝劇照
我們現在有三大教育體系,家庭、學校和社會,最好的情況是三項指向一致,理想中的小孩健全成長模式:能夠理解生命意義、能把握人與人關系、能判斷是非善惡、能做到體諒他人、理解他人;
知道如何尊重他人、關心和幫助他人、應付惡人,以及形成對法律的敬畏、對個人行為的責任感等這個方向走。
然而這些非知識性內容大多涉及行為,而不是言語內容,無法用考試來逼著學習,良好的家庭氛圍、校園氛圍、社會氛圍能夠正向影響形成。
只是這畢竟不乏有進入工作后由毛躁小伙蛻變成穩重管理者的案例,經??磿?、向管理咨詢公司學習方法論等,這里推薦能形成閉環的“4F”學習成長工具。
“4F”學習成長工具模型
第1步:總結要點
注意學習內容中都有什么,沒有總結,知識都是別人的;有了總結,知識就變成了自己的。
第2步:表達感受
通過總結出的要點內容,表達出自己的感受,隨意延展不限內容,相同的內容不同時間點的感受是不同的。
第3步:尋找觀點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的過程必然伴隨著深度的獨立思考,在學習中形成了哪些自己的觀點?得到了哪些具體收獲?
第4步:行動計劃
經過思考之后,形成具體的行動計劃。這里的行動計劃最好能夠可實施、可落地。行動不僅是實踐學習成果的方法,也是檢驗學習成果的有效方式。
不間斷努力
佛典說“福不唐捐”,唐捐就是白白地丟了,我們也應該說“功不唐捐”,沒有一點努力是會白白地丟了的。
在當下看不見想不到的時候與方向,種下的種子早已生根發葉開花結果了。
圖源:網絡
學生離開校園即將開始一段新的人生時,往往會碰幾顆釘子,遭遇“所用非所學,所學全無用處”的窘境,有的持續努力不斷反思慢慢變好,有的開始心灰意懶只求胡亂混飯吃。
后者閑暇時任由時間過去,日后回想少年氣壯,陷入自誤誤人的迷夢,前者雖然當下在黑暗中看不清路,苦苦探索掙扎,但總有逃出生天的一刻。
毛主席年輕時能深入實地考察,寫出《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曾國藩“腦殼不太靈光”,也能憑每日進步當上晚清重臣,我們難道不能效仿,用勤來補拙呢,你說有沒有理?
古人描述人中英豪有四個特點:“行足以為儀表,智足以決嫌疑,信可以使守約,廉可以使分財,此人之豪也。”
通俗點說,這人的一言一行值得別人效法,智慧足夠解決疑難,講誠信到能感化別人遵守約定的程度,同時很正直能讓人家放下心交給他分配財物。
這太理想且難度超標,對照著一筆一劃刻板生活太累。老師教學生方塊字,橫平豎直堂堂正正,長大后咱做人一樣也是成功。
今天分享就到這里,大家覺得有用嗎?
▼
添加“優越醬”咨詢
院校隱形加分項接受的語言考試類型
免費獲取各類考試備考資料
以上是【5000字闡述怎樣選擇專業和職業,精心整理建議收藏?!肯嚓P的全部內容,查看更多【考培專欄】相關資訊可前往【優越留學】首頁!詳細申請規劃及方案定制請預約優越留學顧問為你一對一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