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上海圖書館舉行的一場美國名牌大學招生宣講會上,招生官在現場多次告誡家長,孩子的申請材料切莫造假,尤其是社會實踐經歷,參加過就參加過,沒有參加過也務必不能編造。據悉,名校作出這樣的提醒,也多半是出于無奈。
家長來求“秘訣”
在這場名為“我是如何被康奈爾、芝加哥大學錄取的”經驗交流會上,多位剛剛被美國名校錄取的高三學生擔當演講嘉賓,與學弟學妹們分享他們的成功體會。按事先的廣告,聽眾對象為高中生及其家長,但卻吸引了許多初中生家長,甚至還有小學生家長擁到簽到臺前,希望能夠“盡早多了解一些如何把孩子培養成常春藤學子的秘訣”。但剛拿到華盛頓圣路易斯大學通知書的上外附中小俞同學則對家長們說,他是去年升高三前的暑假才有了留學的念頭,所做的最多的準備,就是把自己的各項基礎知識打扎實,而不是刻意早早地就按照所謂的國外大學的錄取“標準”規劃自己哪些該重點學,哪些可以有所忽略。
克隆他人經歷
一般來說,英美等國的大學在招生時都會要求學生提交一份個人說明,也可叫“研究報告”,即要向大學說明你為什么要申請這所學校、這個專業,你有哪些特長,有哪些課題研究或社會實踐經歷。然而,在說到這個“經驗”時,不少嘉賓同學語焉不詳。主持活動的凱斯國際教育有關負責人說出了其中的“隱情”。幾年前,英美高校十分看重高中生參加“模擬聯合國”活動的經歷,認為經此鍛煉的學生,綜合素質特別是組織協調、語言表達、邏輯思維能力會更強些,不料,現在國內不少“重點”高中紛紛開設了“模聯”社團,大家一窩蜂地參與其中,都想為留學申請“加分”。這位負責人還說起了另一件“怪事”。曾有一位中國學生因為對天文特別感興趣,還發現了一顆無名小行星,并獲得有關國際組織的認可,以該同學的名字命名了這顆星星,結果,這名學生如愿進入了一所美國名校。不料,他的成功竟被許多學弟學妹“克隆”,甚至出現了有專門的“穴頭”可以幫中國孩子獲得小行星的命名。
美國高校警覺
上外附中的小倪和七寶中學的小王,已被芝加哥大學和康奈爾大學錄取。兩名女生在談及申請名校時,不約而同地說到了他們高中階段的特長,一個是漫畫,一個是工程學,而且都是出自她們的親身實踐,完全經得起面試官的考問。但在活動現場,主辦單位提供的一份材料卻顯示,中國學生“經歷”造假的情況,已經引起了美國高校的高度警覺。
據某大學申請咨詢公司對250名高中生申請人及其父母的調查顯示,90%的推薦信有作假嫌疑,70%的學生找人代寫個人陳述,50%學生偽造高中成績單,10%的學生列舉了他們沒有獲得過的獎項。該調查報告還預測,這股“造假風”很可能會有增無減。